书籍 讨论班的封面

讨论班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时间

2018-04-30

ISBN

9787100159876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为《海德格尔全集》第15卷,是《全集》第一部分(生前出版著作)中一卷以“讨论班”(Seminare)命名的,其独特之处在于讨论班参与者对文本作出的贡献。在众多的参与者之中,欧根•芬克凭借其对赫拉克利特的阐释而获得了突出的位置。读者在这里的对话中遇到的海德格尔是作为谈话主持者和参与者的海德格尔,作为在“事情之权威(Autorität der Sache)”中的教授者与先行-学习者的海德格尔。这些记录常常从参与者每次的讨论中获得其固有的生命力,这就是将讨论班与讲座课以及公开出版的写作区分开来的另一个文本特点。

全书主要收录了三个讨论班的材料:1、海德格尔与欧根•芬克共同主持的1966/1967年冬季学期讨论班《赫拉克利特》记录,这个记录稿最初由让•波弗勒(Jean Beaufret)译成法文出版;2、海德格尔与法国友人共同主持的《四个讨论班》(1966-1973年),首先也以法文版出版的;3、《苏黎世讨论班》,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做完报告之后的一次谈话的报道(1951年11月6日)。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王志宏,1973年生,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事实性与时间》(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悦学集》(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发表论文30余篇。曾翻译译著《存在的政治》(与人合译)《时间的政治》《现代性的困境》《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以上商务印书馆)《恐怖时代的哲学》(华夏出版社)等。

译者石磊,云南昆明人,1991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博士生,目前在读。发表有:“现象学中的移情”(载于《哲学分析》),“论居住”(译文,载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目录
马丁·海德格尔-欧根·芬克:赫拉克利特
第一次:[讨论班的]推进方式。——从残篇64开始(相关残篇:41,1,50,47)。
第二次:解释学的循环。——[一]与:[一切]之间的关系(相关残篇:1,7,80,10,29,30,41,53,90,100,102,108,144)。
第三次:[一切一整体][一切一存在者]。——对于残篇7的不同解释(相关残篇67)。——[一切爬行者](残篇11)。——季节的到时特征(残篇100)。
第四次:”[太阳],Ft光黑夜][界限]。(相关残篇:94,120,99,3,6,57,106,12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四个讨论班”部分近似碎片抓取似的学生笔记,苏黎世讨论班的文本部分也相对仓促,说来还是已具备一定功底的芬克为检验自己对赫拉克利特的理解而发起的讨论最为过瘾,在涉险迈入赫拉克利特残篇的全幅时,海的介入几乎总是炉火纯青般地当下牵引—回隐,留人震颤…
火是允许时间的时间本身
翻过去
海总无敌 但是你也太划水了吧 你是在捧哏吧…会说你就多说点!浑圆的不跳动的心脏那里给我感动到了 好好的人怎么会被一个意象感动到嘛!
德国哲学和赫拉克利特哲学之间的特殊关联和特殊渊源
芬克厉害。老海偶尔摸鱼,偶尔趁势赶紧念几句荷尔德林的诗balabala(在这里我想应景朗诵几首荷尔德林的诗),甚至偶尔直接鸽了(海德鸽儿)给我看乐了hhh
从讨论班能够学到很多在正式的书面文本中没有主题化的东西。在赫拉克利特讨论班里可以了解怎样以现象学的方式解读一个文本(从火出发或者从逻各斯出发将文本整体收入眼帘)。四个讨论班(勒·托尔和策林根讨论班讨论了赫拉克利特、黑格尔、康德、胡塞尔),包括对哲学的千年疑难的解读(统一性、绝对、分裂与力量),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还有有趣的“现象学幼稚园”。阿甘本也参加了这个讨论班。苏黎世讨论班中对道路和方法(处理方式)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