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树梢上的中国的封面

树梢上的中国

梁衡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10016025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伐木者看来,

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

在科学家看来,

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

在旅游者看来,

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画图,

而在我看来,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作者 梁衡

《树梢上的中国》是梁衡先生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后写就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历史兴衰,融入了作者“人文森林”的理念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倡导绿色文明的人文思考。

梁衡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先生热爱自然,钟情古树,在全国挖掘三百棵有历史背景的人文古树,授名挂牌,其文化意蕴堪比唐诗三百首。在《树梢上的中国》中,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棵古树,挖掘古树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与人文故事,写就《华表之木老银杏》《万里长城一红柳》《中华版图柏》等经典力作。作为“人文森林学”的首创者,作者认为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历史坐标,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目录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003
霸王岭上听猿啼 011
这最后一片原始林 029
华表之木老银杏 039
秋风桐槐说项羽 06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最讨厌的类型。志大才疏,文章空洞无物。看上去像模像样,但在科学和文化基本问题上错漏百出,满嘴跑火车。如说进化过程中水里的鱼变成陆上的虫,开创脊椎动物向无脊椎动物退化的先河;说灵长类有大猩猩黑猩猩红毛猩猩长臂猿四种,抛弃了五百多种猴子;说管仲翻身上马,射杀了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公子小白,信口开河的赵武灵王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仕而优则学,贻笑大方啊。
选题真好
作者的写作角度非常标新立异,用人文森林的方式去写一本书还是第一次看到。通过树木来讲历史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感觉作者整的不咋地,很多的历史事件感觉都是生拉硬靠上来的。感觉有点假。而且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没有写黄山的迎客松,没有写 ,煤山上的歪脖子树也没有写。反而写了很多的一些不知名的东西,柳树都写了三四个。看的人真是莫名其妙。而且整本书充满了老干部体的感觉,还有各种别人拍马屁在中间。反正感觉不是很好。但是书中有一篇文章肯为彭元帅发声,让人感觉挺好,加一颗星。
20190929 看过了。 一本作者之前文章的合集,还行吧,感觉文笔还行。 左公柳和沈公榕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其它的有点浅了,写植物,不细,讲历史,不全,谈情感,不深。 给XX看看。
从文笔上来讲,可以四星。但从趣味上来讲,又不足够。笔者对书的关注是可爱的,可贵的,从书的年轮中追忆时光,也是有人文历史价值的。但笔者的思考比起人文的,还是带有政治的、宣传的,具有一定的审美局限性。书的装帧很精美,配图本来可以更美一些的...
已经不接地气了
可惜这个选题了。作者想写一本中国人文之树,我看序的时候也挺期待。通过千年的树木折射中国历史,多好啊。看着看着就有点emmm了,感觉挺像日报记者写的专栏啊,意义大于内容,有几篇,都有S圣那味儿了。值得一看的是沈公榕,但也……唉。期待没有满足。后来再一想,序里就说过了,他是和一个GY聊过的,正常的知识分子,哪能那么轻易见到司长级别的GY啊。
与读者“巴士底的猫”商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无可厚非。但阁下评论作者“志大才疏”,未免有点狂妄,即便你在某些专业如生物历史等有超出作者造诣;而嘲笑作者“仕而优则学,贻笑大方”,则更是胡言乱语,你可能不知道作者是记者出身,是靠着手中这支笔一步一步让自己成名走到行政管理岗位,到了一定位置后仍坚持写作、为学生讲课(我相信是他是自愿免费的)等,并不像一些沽名钓誉者是找枪手为自己写书贴金。
疫情持续的第三年,持续的高压的随机的无序的防控工作,让人根本看不进去其他书。正好看看关于树的散文,也算是弥补一下错过的春天。 听猿啼、老银杏、霸王槐、红柳这几篇印象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