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共主观性的现象学的封面

共主观性的现象学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100164573

评分

★★★★★
书籍介绍

《共主观性的现象学》是胡塞尔的一部重要著作。胡塞尔从1905年就开始思考共主观性这一问题。这本书就是胡塞尔多年思考的结晶。在《共主观性的现象学》三卷本出版之前,学界普遍认为胡塞尔在这个问题上失败了,但《共主观性的现象学》一书出版后,随着研读性著作的问世,批评的趋势有所改变:至少可以说,在现象学与社会学之间的相互的蔑视最终被方法论上的考虑所取代。这意味着,现象学可能被当作社会学新的方法论基础。这种改变的原因在于:人们发现,胡塞尔对交互主体性的探讨具有一个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本我相对与他我始终是更原本的或更原始的,所以单个主体性也始终具有相对于交互主体性的优先地位。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来说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像了解自己那样了解他人,哪怕是自己最熟悉和最亲近的人。同时,超越论现象学对他人经验研究不带有任何实践的或实用的目的,而是仅仅致力于对“他人如何被给予我”的方式如实描述和澄清。所以这样一种研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超越论哲学无法解决交互主体性的问题。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等。

王炳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主要译作有:《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第一哲学》等。

用户评论
呸!恶心!!!
知识没错,书错了;被骗的没错,明知故犯的错了……
豈有此理!莫明其妙的書價。
道是不可以乱传的,比如毫无道德底线的倪梁康(一部没读过评分)
论精神与存在的关系,真厚。
瑞士老头说几句爱中国重师道就引来一堆根本不懂现象学的人狂刷一星,感情泛滥得很呐,真柔情呐
似乎只有哲学家自身的所作所为不需要反思。
无脑打分的太多
的确无耻
做学问,无人品,倪梁康并非特例,在中国学术界,这样的人茫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