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恋地情结的封面

恋地情结

[美] 段义孚

出版时间

2019-11-01

ISBN

9787100176453

评分

★★★★★
书籍介绍

著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恋地情结》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本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自身,也对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整个文化领域“空间转向”的重要推手。而他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美国也以雄踞畅销书榜长达五周的好成绩,证明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喜爱。

段义孚(Yi-fuTuan,1930-),著名华商地理学家,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开创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退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英国皇家科学院双院士。其著作已经译成汉语的有《逃避主义》、《无边的风景》等,《恋地情结》是其代表作。

目录
1.前言
2.感知的一般性质:感觉
视觉
手与触觉
听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私以为比《空间与地方》好。
最开始到达海南是前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坐车在宽阔潮湿明亮的椰树公路上行驶,很喜欢这个城市。去年又开始到处跑,独自在海南的那段时间体会到一种新的孤独和游离,再回到上海、山东,去南京,都体会到对城市的某种感情,加上对自己和未来的迷茫,想搞明白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正在经历什么,就找来了这本书看。看完以后没有找到答案,但还是受到很多启发,主要是在前半部分,讲感官感知,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让我模模糊糊意识到写诗上的一些事情。 快要读完的时候,指尖滑过书的封面和纸张,发现左手弹琴磨出了茧,有很奇怪的触感,又用右手,闭上眼睛,调整呼吸,体会到一种温柔。
大气磅礴,形散神不散。雍容沉静,是有趣的作品
人文主义地理学在当下意义深远。如作者所言,此书旨在构建一个足够大的框架,其铺设的概念(如感知、态度、价值观)与探讨的一系列互动变迁,都是为了促使后来的人可以通过理论实践寻找理想与现实中的一个“平衡点”。特定文化环境造就特定生命体验,环境问题也是人文问题,这些在文学、宗教、神话、绘画中有迹可循。人们需重新认识所处的环境,重建内在独特感知,作者行文谦逊而亲切,化抽象为具体,此为最难得之处。
很喜欢段老在文末的结尾:“人类追求理想环境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理想的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各种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解读,但从根本上讲它可能会是两种相反的图景:一种是纯净的花园,另一种是宇宙。大地上的产育给我们提供生活的保障,而星空的和谐更增添了几分宏伟。所以我们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从面包树下的阴凉到天空之下的疗伤圈,从家庭到广场,从郊区到城市,从在海边度假到欣赏繁复的艺术品,只是为了找到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那个平衡点。”感谢段老,为我理解地方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引用材料
所有感官中,我偏爱【触觉】。触觉是对阻力的直接经验,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压力和抗拒组成的系统,也让我们能够认清独立于我们想象的现实存在。在Bible中,门徒们光凭眼见不能信服Jesus已复活,他才让那些不信的门徒去触摸他自己。触觉对感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终于把这本书看了,其实地理环境应当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源头吧,但从人的角度来感知地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视角之一,作者搭建起了一个广泛的框架供他人去思考去填充,而不局限于狭隘的观念与学科划分,广博的知识令人敬佩
因为随意“描述”而显得混乱,但费些功夫还是能理出学术逻辑,不像那本《人文主义地理学》过于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