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识字的用途的封面

识字的用途

[英] 理查德·霍加特

出版时间

2020-05-01

ISBN

9787100182966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识字的用途》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集中解读了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刻画与勾勒了20世纪前半叶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尤其是工人阶级文化的巨大变迁,试图证明二战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社区是具有传统的有机社会的色彩的,其中有一种典型的工人阶级的"十分丰富多彩的生活"(the full rich life)。大众娱乐的形式以及邻里和家庭关系的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的公共价值和私人实践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1957年,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出版。该书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性文本。此后,霍加特便成为英国Z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学科与社会界线,提出了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和公共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主题。霍加特的著作和文章体现了他对于规范性问题和公共话语始终如一的广泛参与,并给予当代关于文化、读写能力、公民教育和社会民主等论争以滋养。

用户评论
再次表明文化研究必须要有十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带有态度的进入。
作者的笔触是文学的,俚语与戏谑亲切有味,但迎合多数(英国读者)的口味确实带来了翻译困难,短句略显零散而笔意不连。在阅读时感到强烈的心灵共振:无阶级性不可不谓一声警钟,而并非所谓打破社会科层制的良好征兆,只因文化层面的无阶级性或许正意味着一种危险的“自由平等主义”和技术操纵下的“集中化”,不单是极权的先声,更指示出现代社会将人人压平的价值贬损与“纵情虚耗”的消费主义倾向。“小人物”的兴起已不全然是对于“底层苦难”的揭露,而逐渐演变为对自身虚无的体认乃至嘲弄,以及对“他们”(上层社会)的玩世不恭,最终幻化为一幅“消费苦难”的光彩图景——这正是现今娱乐行业营造出的繁荣景象。如何才能脱身眩惑?仍未得解;但觉从个人化,具体化的切身体验勾画世界,或可有所得——而这正是本书的“不公正”却十足“正义”之处。
与中国现在的社会有一种巧妙的对应感,奖学金男孩一节挺有感触。
对我们读者来说,杰出著作之杰出,在于它们能够首先如奇想一般解释我们生命经验中遭遇的那些不通顺的地方。而这些解释往往并不连续。只能说,它们是它们自己,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整个世界。
2021-4-29 补标
第一部分是一部试图面面俱到,但缺乏重点、缺乏系统、缺乏理论的工人阶级生活形态考察报告,除了“将文化作为活的实践”的方法论启示外,没有太多亮点。第二部分开始输出观点,倒是有不少值得参考的东西。
这个翻译比上海人民的好太多了,“奖学金男孩”和“小镇做题家”也有相似之处,很典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感受非常复杂。霍加特写的是他的英国,但我也觉得分明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眼下逐渐消失的小城生活。“识字”如果真的还有用途可言,大概就是在纸面上保住自己的乡愁。会赊账的工人阶级有特别明显的“我们/他们”的观念,同时有对知识阶层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但让我感觉到比较惊奇的是,当初英国的房租是一周一付的,大家都是辛苦挣点小钱,然后一个劲地滚动。读这本书倒是会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过去十来年,电影产业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因为那就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娱乐,娱乐让我们快乐,而快乐的人是不会思考的。
看完了才知道是一本经典,但书名和内容对不上号,通篇没讲一点识字和识字的用途,讲的是工人阶级和大众文化,不如直接叫工人阶级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