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讽刺的解剖的封面

讽刺的解剖

[英国] 吉尔伯特·海厄特

出版时间

2021-10-01

ISBN

9787100194549

评分

★★★★★
书籍介绍

讽刺(Satire)并不是最重要的文学类型,却是最富创造力和挑战性、最值得铭记的文学形式之一。著名古典学家与文学批评家吉尔伯特·海厄特将讽刺文学分为独白、戏仿与叙事三种类型,并以此为脉络在西方文学中寻踪讽刺文学的各类范本——从古希腊到现当代美国,从阿里斯托芬到欧仁·尤内斯库,从荷马到艾森豪威尔,从贺拉斯到乔伊斯,从柏拉图到乔治·奥威尔——如数家珍般勾勒出作为一种文学与文化形态的讽刺,其起源与流变,目的与方法,其或谑或虐外壳下的理想主义光辉。

目录
I.导论
II.攻讦
1.讽刺作家的独白
2.讽刺独白的变化类型
III.戏仿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实在是妙!海厄特始终在尝试界定讽刺的特性和限度,区分各种偏离和混用。据此勃朗宁的独白诗既有讽刺类,也有庄重的戏剧变体。而译者称“古之怨诗,即今之讽刺文学”,似乎是个武断而并不那么海厄特的结论。 一方面兼顾作者动机与读者反应,一方面如数家珍地注目于诸类作品,并力求给予审美上的判断。譬如拜伦的戏仿诗《审判的幻景》乃是讽刺天才的杰作,《唐璜》则过度偏离(主题)而失去特性成为“失败的作品”。 妙语不断,阿里斯托芬“把酒神巴库斯扔到一个硕大的搅拌碗里,然后和我们开杯痛饮十几杯,把酒涂到我们脸上……把我们带进一个沉醉的、颠倒错乱的想象世界” 除了知识的教益外(比如科普了那么多我没听过的书),该书的题材本身就意味着它将充满乐趣,尤其“恶作剧”一节,大半夜憋笑很难受的。 最后,“为讽刺欢呼!”
西方古典学视野下讽刺文学的文本之河。
可以感受到讽刺作品的张力:要痛,但不能太痛。
“能思考就像他们能飞一样。”最大的讽刺,最好的讽刺。
“讽刺作家拒绝被列入根本对立的两端,`Satura'意味着多样性。”
这是一本给成年人看的《皇帝的新衣》。不论故事、史实,还是经过文学技巧修饰后的各种文本,讽刺的对象不再是主要人物,其根蒂却是一个纯粹读者的个人体验。书中讲了很多他人研究的一些边角料引论,可以忽略;主要是从文本层面讲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比如《神曲》《美丽新世界》《格列佛游记》《变形记》,译文的语言看似中正,细看之下还蛮横生趣味的,尤其是对文学文本进行概述的时候。怎奈这本书止步于文本层面,没有将自己引向一种哲学思考的维度,且拿来当作工具书吧。
算收获很大吧。
Satura:充满/杂拌。英美文学研究真都是除了感叹读得真多之外就很空虚。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