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昨日世界的封面

昨日世界

[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时间

2022-03-01

ISBN

9787100206969

评分

★★★★★
书籍介绍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自传体回忆录。 该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书中回忆了一战前欧洲秩序井然、从容淡定的生活,他的中学、大学岁月,在世界各地的游学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与欧洲文化名人的真挚情谊,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和一战中人们失去理智的战争行为,以及战后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倒退与混乱、法西斯的崛起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富人家庭,曾在维也纳和柏林学习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纳粹上台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巴西与妻子双双自尽。代表作品: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象棋的故事》等,回忆录《昨日世界:个欧洲人的回忆》,传记作品《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人物的肖像》等。

史行果,德语文学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德语系和北京大学西语系。曾供职于国内及德国学术出版机构,从事学术出版与交流。现独立从事人文学术译介和德语文学研究。出版译著:《永不枯竭的话题——里尔克艺术随笔集》(2002北京);《昨日世界》(2005台北,2017台北;...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没有比当下更适合读这本书的时刻了。这三年来一直在补课。在明白这个世界的暗劫是更多的,贤劫是稀少的。然而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劫。茨威格的写作擅长抒情,但这是可想象的,想象他的处境,回想他经历的一生,情感一定是压过理性的。
时至今日,那种自主和自由受到一点侵犯就如临大敌的心态已经变得如此遥远和陌生。是的,“自那以后,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在倒退和破坏。” 而我们甚至从未拥有昨日的世界。
作为一个犹太人,对复国运动不感兴趣;作为一个奥地利人,想的是欧洲一体化;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敢像罗素那样爱憎分明。典型的公知了吧。也许胡适有条件写一本《昨日故土 一个中国人的回忆》,可是他能力不足。
看这本书的时候,真让我有种历史在一遍遍重演的感觉。尤其是经历新冠疫情流行三年,世界冲突不断地当下,看似生活依旧安稳,却始终涌动着天灾人祸的暗流,我不能预见明天,只能吸取一点点昨天的教训,然而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做的只有过好今天,并且告诉自己“我们命该遭遇这个时代。”
读完又更喜欢茨威格了,可以把大时代和个人经历融合的这么好的,他真的独树一帜!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呼唤,讲的口语但是透彻,看完之后对战争和和平有了新角度的思考。特别在这样紧张的世界局势和口诛笔伐的舆论环境下,更应该多点人读读这本书,让我们都坚持世界主义,做个世界人,少些争端,珍爱和平。
只有经历了光明和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和衰败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
愚蠢!
*CLC-2023年07月22日 10.0分 感谢了不起的茨维格,一个善于文字表达的人通过自己这一生的切身经历感受,留给后世对于生命、人生的深刻理解。 个体是脆弱的、渺小的,人注定要面对各种的风险不确定性,在这些概率性事件的起伏下的人必然是孤立无助的。所遭遇的一切也只能归因于命运使然,“我们命该遭遇这个时代”尽显人生无奈。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他才算是真正活过。”这一切,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宿命,没人能够逃得掉的。
让我联想到黄永玉先生的那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文字的韵律,同样是回望一生和那个逝去的时代,只是后者带着一种历尽千帆的释然,而茨威格的这本,走到最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成为世界公民的梦想确实很诱人,回到一百年前,科技的进步真的能让人类变得更好么,不会。父权社会只会走向贪婪剥削压迫和混乱战争的死胡同。 感觉还是有一些阶级和性别的局限性,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唱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