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的封面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赵汀阳

出版时间

2022-08-31

ISBN

9787100207782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不禁要思考:人工智能真的能够取代人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主角吗?《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一书将带领我们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探讨其背后的哲学、伦理和存在论问题,让我们对人工智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赵汀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美国博古睿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等多部哲学著作,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赵汀阳致力于哲学研究和世界治理,对中国哲学的当代性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推荐理由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一书以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案例探讨,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伦理、存在、意识等重大问题。书中不仅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还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议。对于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希望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人工智能、哲学、伦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关注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并希望从中获得启示的个人
以及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感兴趣的公众。
书籍脑图
目录
前言:最后的神话.............................................................1
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5
近忧远虑: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和存在论分析..................................... 24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40
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5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之后明白了为什么分数没过8,可能是大家普遍对后半截的内容部分重叠观感不理想。作为围绕一个主题的文集,各篇之间有些重复段落也属于正常。后半本中最精彩的就是讲三体的那篇,切入角度刁钻论证犀利,太喜欢了。
处处是人工智能 也处处不是人工智能 想表达的有关智能的危机和对意识的边界太过缥缈 这与真实的人工智能相去甚远 更像一些有趣的幻想 但幻想也并不一无是处 或许这本书描述的从来不是“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而是“人之主体性的神话及与之相连的悲歌”
从哲学角度切入人工智能,前提是如何面对现代性的问题。单纯从哲学分析人工智能也必然是缺乏专业性的,由此其实能谈的内容也无非是一些车轱辘话,或者是反思性的警语。缺乏节点性的探讨,一个宏大的主题就无法落实于读者的内心,何况选择这个主题的读者一定不会只是希望获得反思的思维。
我真的服了……典型的armchair philosophy,讨论半天人工智能,但是几乎都是空谈或者陈词滥调。怎么可能绕开人工智能具体的实现方式来讨论相关问题呢?那么这个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你要提到AlphaGo,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AlphaGo到底智能在何处?看下来感觉跟公众号文章或者B站视频没太大区别。旁征博引,从荀子到罗尔斯,从霍布斯到维特根斯坦,最后还是刘慈欣最厉害——如此认真而严肃地讨论刘慈欣那些粗制滥造的科幻设定,我也真是没想到。最好笑的是,作者说,必须给人工智能装上安全阀门,很认真地设想过「哥德尔炸弹」:一旦人工智能试图背叛人类或删除炸弹,就自动启动——然后人工智能科学家告诉他:如果人工智能真的那么厉害,那么也有办法让炸弹失效。我真的服了,就这还要你来说?我竟然还花钱买了纸质书。
几篇论文的合集,内容有重复。对中国古典“作”的思想的溯源比较有新意。知识谱系上,依然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为基础,对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技术哲学(西蒙东、斯蒂格勒等)回应太少,对超人类主义的批判力度不够,思维略显陈旧。
当做哲普书来读,涉及到了意识语言,长生不老后的专制社会以及他老的天下观。但赵老师在人工智能哲学领域的视野似乎是极为狭窄的,忽视掉了斯蒂格勒,拉图尔等欧陆技术哲学与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在这方面的探讨议题,除了一些基因科学外,几乎也不涉及前沿的科学理论,这也导致这本书建立在了一个令人可疑的论述上,人工智能的先验问题,人工智能在拥有道德以后道德对象也仅仅是同类,人类意识中天然的漠视问题,哥德尔炸弹,为了生存的延续自我抹除掉自杀,人类对人工智能意识的限制,人类创造人工智能面对的是对上帝创造人类的翻转以及人工智能最后不可控的毁灭性危机,问题是人类设置了某些对人工智能的限制,它们所获得的还是人类意识吗?拥有了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会放弃掉自杀与哲学吗?预设太多不可控的论述前提,也成为不了人类对未来的可能预测。
其实,只要读前三篇文章就可以了,后面几篇文章大多是对前三篇核心观点的重复。不过,赵汀阳在其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的“存在论”问题和“反思性”问题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
重复挺多的,但我觉得该讲的也都讲到了
没有单纯的技术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既定问题框架内的理性能力,而在于超出问题框架拒绝计算创造新世界的反思意识,而一旦具有意识,无论怎样的初始设定都有可能被绕过。 仍然是对人工智能如何发展,规范发展的存在论思考(至于哥德尔炸弹其实是无关痛痒的建议),关注的仍然是人类怎么办的问题包括劳作消失以后的意义问题,天下制度的实践问题,但引起人思考和忧虑的悖论是技术发达到一定程度,主体性却没有消失,集体理性就无法实践,等于社会整个被技术瓦解,哲学的反思无处着力。 阅读过程颇多刺痛人的终局忧虑(让人想起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的太空舱生活),赵老师也尝试性的给出来其自陈并非成熟的思考,我想他也和人们一样深感不安。 书的编排并非专著,而是相关话题的杂烩,内容前后多有重复,但观点一致性高,论述也非常清楚。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