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封面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

夏晓虹

出版时间

2023-03-31

ISBN

9787100219877

评分

★★★★★
书籍介绍

秋瑾可谓二十世纪中国最知名的女性之一。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就义后,百年来,女界中为世人普遍熟悉与持久关注的,秋瑾是唯一一人,真正当得起俗话所谓“活在人们心中”。对其三十三岁短促一生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关于秋瑾的讨论与叙述却一直不曾停歇。作者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视野论述秋瑾,在细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础上“对秋瑾的经历、人生际遇、个性、思想、诗词作品的流传,以及形象的演化等”进行了阐释,细致描摹出秋瑾的传奇人生,浓缩式地再现了近代中国激荡的思潮更迭和演进态势,借以呈现隐含其间的百年政治风云与学术潮流。

夏晓虹,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香港岭南大学(2009、2014)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阅读梁启超》、《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以上三书增订结集为三卷本《阅读梁启超》)、《晚清文人妇女观》(日译本名《纏足をほどいた女たち》)、《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诗界十记》、《旧年人物》、《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晚清上海片影》等;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编校《〈饮冰室合集〉集外文》等。

目录
本事篇
始信英雄亦有雌
——秋瑾与《芝龛记》
秋瑾与谢道韫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秋瑾遇难后不久,一直关注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一案的各民间报纸,立即将重心移向秋案,连续不断的追踪报道,使秋瑾死事的每一细枝末节均毫无遗漏地公诸报端。 各报虽有政治立场的区别,……不过,在同情秋瑾、指斥官方的舆论导向上,仍表现出相当大程度的一致性。综述民报在此中的作为,江苏教育总会所言最称切实: ……报馆为舆论之代表,其所纪载容或有一二传闻失实,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凡诸陈说,非为一人,为全体也;非为浙江,为天下也。 而若于众报中取样例,《申报》自应居于首选。
“吾辈不出,如苍生何!”一股20世纪的女子豪情冲出纸面,直达21世纪的我的内心,谁懂啊啊啊啊!!夏老师的这本书更是完全体现了秋瑾的先进的平权思想,现在“女权”“女拳”傻傻分不清楚,这本书中写出了秋瑾为男女平等做出的很多贡献,看到那句“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更是让人觉得男女平权还有漫长的求索之路要走。
夏老师在秋瑾研究方面的佳作!
现在“女权”“女拳”傻傻分不清楚,这本书中写出了秋瑾为男女平等做出的很多贡献,看到那句“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更是让人觉得男女平权还有漫长的求索之路要走。
太猛了。20世纪秋瑾文学中的形象演变一文可以说是史料研究的范例了
我的初衷本来是阅读秋瑾的个人传记,无意间发现本书。本书是论文集,书中有很多史料,但本书侧重述而不在评,且本书的魅力更多在于秋瑾女士而不在书本身。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剩义篇。一个人只能活出自己的样子,但落在笔下就已经符号化了,她失真了,比起是个活生生的人,更像个媒介。但无论如何,“秋瑾以鲜血实践了她的誓言”,我辈尤不如也,只求言行一致。
有人喜欢秋瑾,有人喜欢LISA 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无关,与审美有关
1907年7月15日,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的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斩决。全国各地诸多报馆对此跟进报道、刊登社评,质疑办案的正当性,指出秋瑾之死是冤案无疑。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对秋瑾的描述由女学先进转向了革命先烈、巾帼英雄。如何定义秋瑾,也就此走上了种种转变之路。夏晓虹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绍兴,“走街串巷”,感受轩亭口(秋瑾就义地点)等地。她多年来致力于秋瑾研究,关于其诗词、个性、际遇和主张,阐释秋瑾及其在中国历史当中的人物形象。《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这本册子收录的秋瑾研究之作跨度二十几年,有的篇章起笔搁下,时隔十年补完。夏晓虹不断在史料中重返历史现场,向我们展现了秋瑾和二十世纪中国转型的种种关联。至于她本人对秋瑾的称呼,或许最合适的“还是那个创造于晚清却未能通行的‘新名词’——英雌”。
秋瑾埋骨西泠,吴芝瑛为题墓碑,初为“呜呼山阴女子秋瑾之墓”。时人称之为十字碑,这其中暗含了季札的典故:“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秋瑾捐躯后,大量文学作品,皆怀延陵挂剑之意:“那晓得横刀我应生前谶,更有个挂剑他难死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