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宋代城市研究的封面

宋代城市研究

包伟民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4-06-30

ISBN

9787101101737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包伟民对宋代城市的最新研究著作。本书在总结唐宋城市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的城市规模、类型和特征,城市管理制度、市场、税制、市政建设、人口和文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多有新见,是对宋代城市的独创性研究。

包伟民,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师从邓广铭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等。著有《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主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

目录
绪论: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
一、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扩张推力
三、范式强化与概念纠葛
四、小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错字很多。书主要反思了长久以来唐宋变革论在城市史研究中表现出的缺陷,然后在不充足的史料的基础上,试图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修正。“人口意象”一章有些扯,这种文化史的做法还是明清史学者用得好些。
一般般。不过选题依然很好。
有阅读快感。ps:我是豆瓣上第10个“读过”的。
略读也感觉是做城市史一定一定要看的书。就算不细读内容也要一定一定要看绪论的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归纳之好就不说,也有综述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与扩张动力中举例简直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批判性、思辩性最强的是范式强化和概念纠葛,本书必看绪论之必看。结合柳立言2006年《何谓“唐宋变革”》看效果更佳。学术如何摆脱既成学说之窠臼以及该不该摆脱,说得特别好。落到实处其实也就是多问些具体的问题,但说易做难。而整本书又是对怎么多问些具体的问题,怎么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和所谓已有的“发展范式”结合起来。包伟民老师另一篇《说“坊”》也是极佳展现。论据和视角都做到了有所增益。
春节黄金周期间读完此书,随对其个别结论有商榷,但总体来看,还是抓住了当前宋代城市研究的基本问题所在,且掌握了颇丰的史料,进行了一些颇有说服力的论证,另有一些论证虽结论吸引力不足,但可以看到徇此进一步研究的希望所在。稍后写一篇书评。
考证、史识都很好的。但是吧,逆范式似乎也是一种范式吧哈哈哈
§3、 §7有用
读至第四章税制开头,有时间再把后面部分读完。绪论的研究批判非常漂亮,值得反复揣摩(与偷偷学习),管理制度一节如能加上分层的图表就更好了。
难得的在研究范式上有突破,论述过程严谨的著作。我非常喜欢“乡坊”“隅制”这些段落的笔法,跟短评里面某些人的看法同,本人对于这些史学材料的引用比较关注。如何能讲繁琐复杂的史料调用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包伟民先生所言,如何掌握好史实建构与概念演绎之间的平衡,是每一个历史学家必修的课程。
以往的学术研究在“唐宋变革论”和“宋代城市革命”的范式笼罩下,强调唐代城市的“封闭”和宋代城市的“开放”。从唐代封闭式的坊市分离制度,发展为宋代开放式的街市制度,是学术史中对唐宋间城市行政管理制度演变最典型的描述。与这一演变过程相关,随着坊市制的崩溃与城区规模的扩大,又有城市中管辖多个坊区的大区“厢”制的形成。城市居民专有户籍即坊郭户制的产生,也是其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环节。宋代的城市管理体制“厢坊体制”起源于晚唐;两宋城市经济功能强化,但行政层级仍然是城市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宋代市井文化崛起,但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仍然是“士大夫”。 唐宋城市史研究领域还存在不少这样的概念纠葛:诸如公共空间、市民文化、城市网络、开放结构等等被广泛应用的那些概念,都不是可以简单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