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乾隆皇帝的荷包的封面

乾隆皇帝的荷包

赖惠敏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101113037

评分

★★★★★

标签

经济学

书籍介绍

本書分為兩部分,討論十八世紀乾隆年間的皇室財政。第一部探討皇室的財政收入:地租、關稅、當鋪、發商生息以及鹽商之額外支出。皇室財政和國家財政不同的是,田賦為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清皇室雖有百萬畝以上的土地,但其重要收入則來自商業方面。例如:皇室憑藉權力介入鹽稅和關稅的稅金分配,並將皇室資金借給商人,賺取利息等;再者,鹽商或廣東十三行的行商等富商巨賈在各種慶典報效皇帝,動輒百萬兩,也成為皇室收入來源之一。 第二部討論乾隆皇帝在北京、熱河等處興建藏傳寺廟,並賞賜喇嘛土地、口糧、衣單等。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有長久歷史,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巧妙地利用藏傳佛教,並藉助黃教領袖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影響力,號令蒙、藏各部,整合與穩定蒙、藏社會,維護統治目的。面對新的財政支出,乾隆皇帝並未增加以田賦為主的稅收,而是憑藉權力擷取商業上的利益,將這些資源轉為在北京、熱河建造藏傳佛寺,打造另一個藏傳佛教中心。 除了宗教上的意義外,乾隆皇帝修建藏傳佛寺也有經濟的意義。以宗教的力量吸引蒙古人到北京、熱河、五台山等地朝聖,寺廟成為集市和進香活動的中心,豐富了商品交換和地方經濟發展。宗教與貿易,如同乾隆皇帝的雙翼,因而得以有效地統治新的疆域,解決中國長期的邊患問題。比起明代和蒙古戰爭每年動輒耗費七八百萬兩來說,更呈顯乾隆皇帝成功的統治政策。但在清朝外患問題變少的同時,因為各項稅收所引起的內部問題卻也層出不窮,種下日後清朝衰敗的遠因。

目录
导论
上篇 皇帝的金库
第一章 内务府的官庄/
一、前言/
二、内务府官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怎么都说可读性不高,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
有点意思
可以与饥饿的盛世一起看
这本书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还原了清代中期国家救荒行动的全过程。让我们了解到清代政府、士绅、商人等各方在应对灾荒问题时,是如何合作的。这是其他史书难以见到的。
上篇估算内务府每年敛财,下篇讲藏传佛教寺庙兴建、供养及相关经济问题,中心问题是“藏传佛教销蚀蒙古”这一传统说法的政治实践过程:皇帝从汉人处敛财建庙做法事,但喇嘛要靠蒙古人养,就养穷了。工作量很大,框架也合适,但段落组织上太过随意,想理清各小节关系颇费功夫。
文献整理很见功力,但可读性真的不是很强,硬着头皮看的,但看完对内务府这一机构的经费来源也有了一个详细的认识。
又读一过。本次感受是:山西商人、两淮盐商、广州行商,共同构成了帝国运转的润滑系统。
上编谈乾隆朝内务府的诸项收入,下编谈清皇室对京师和外地藏教的供养,考据翔实、不殚其烦。其中第四章质疑传统上认为盐商纯是皇室白手套的观点,说到了后来盐商从内帑中借钱许多都成了呆账;第六章谈北京庙会的繁荣与喇嘛庙贸易之关系;以及后面说到清室对喇嘛庙的赞助即便只算经济账也可能是赚钱的,都值得关注。单从内帑的角度来看,明皇室敛财不多,反而招了一身骂名。本书的问题则在于述多论少,许多探讨都是比较初步的,随之戛然而止。
内务府和户部的关系,内务府💰的来源去向说的都挺清楚,关于乾隆皇帝修建lama temple 的方式和目的也有交代,但是总觉得上部分还有很多可以延伸的空间?
听书: 皇帝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