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制度与政治的封面

制度与政治

廖伯源(LIU, Pakyuen)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10112282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制度与政治》一书以西汉时期为背景,通过对政治制度的详细剖析,揭示了政治权力的微妙运作和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是对西汉政治制度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权力与制度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廖伯源,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史地系和香港新亚研究所,并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专攻秦汉政治制度史,1984年获得法国儒莲汉学奖。著有《政治制度与西汉中期的权力斗争》等多部著作,对秦汉政治制度史研究有重要贡献。
推荐理由
《制度与政治》一书深入探讨了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通过分析各个章节,展现了汉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皇帝与中朝官之间的关系,还剖析了外戚、宦官等不同政治势力的影响。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西汉政治制度的窗口,同时也揭示了政治权力运作的微妙之处。
适合哪些人读
对西汉历史、政治制度感兴趣的读者
对古代政治权力运作机制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学、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对政治哲学和制度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导论 汉武帝朝晚期之政治局势
第一编 西汉中期之权力斗争
第一章 霍光之出身、官历及与其专政时期重要人物之关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按作者的研究,霍光乃是西汉中后期恩宠类型的中朝官员擅权之始,进而导致宣帝之后的外戚加中朝官的双重擅权,西汉就在恩宠型官员手中坏掉了…
作者是个治学的好学者,但是不懂怎么管人。汉武帝与太子的矛盾说白了,是汉武帝的高度集权,不惜杀鸡取卵也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扩张路线由于在其晚期不断地失败,导致了政治危机。 由于越来越多的官僚认为这样的政治路线不了长久,所以越来越人倒向太子,甚至相当部分人希望搞掉汉武帝快点拥立太子为帝。作者以为汉武帝晚年想立谁立谁,但其实武帝不能,作者以为霍光不能想废谁废谁,但其实霍光能。
分析昭帝继位与昌邑王被废非常精彩,多有启发(本来打算明天谈霍光的,读完之后发现自己的推论过于幼稚(;一_一));《西汉之中朝观考论》一编将“中朝”这一历史现象置于帝制政治中进行考察,既无探究起源之必要,亦无迎来结束之可能,中外朝之争历代皆不可免;在第三编中廖先生把西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专权的现象归源于霍光专政,似可再论。宣帝势孤故用外戚,哀帝亦然,二人相似。元帝用石显,成帝王氏舅辈众次第辅政,皆为个例,并不能概而论之。 第一编第一章“其时昭帝十一岁,上官皇后六岁,此婚姻必是霍光同意而安排者,盖为日后巩固权力之布局。”上官氏进宫,直接得益者为上官桀父子,其后上官桀以外戚身份要权最终被霍光夷灭,小皇后其实是上官桀的一次失败的布局。
制度与政治史的杂糅,昭帝继位疑点、霍光废立两节颇为精彩,对领尚书制度做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西汉后期外戚干政是霍光专权的结果。
外朝:文武百官 中朝:皇帝心腹,可以进入皇宫,用来压制外朝官(王莽) 汉武帝提高中朝官地位,霍去病之弟霍光专政,中朝将军高于丞相权,宣帝灭霍光,外戚专政开始。
写得蛮有意思,外戚霍光直接和间接导致中官专权,从而影响两汉乃至更远的历史。不过这翻译为什么有点半文半白呢
本书的初版距今已四十余年,然个别观点今天读来仍觉惊艳,高屋建瓴,抽丝剥茧,如老吏断案,这大概就是政治史的魅力吧!
把政治对制度的影响写得很出色,释西汉将军一篇有启发,对中朝现象和霍光的理解提供了今天的普遍认识。但是把西汉后期的宦官、外戚全都归因到霍光头上,有点过泛。
掰开揉碎喂给读者,不容易了
听书: 中朝官——秘书与咨询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