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古籍校勘方法论的封面

古籍校勘方法论

王瑞来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9-01-01

ISBN

978710113569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著名宋史专家、古文献学者王瑞来先生所写关于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之作。本书分综论、方法、辅助知识和案例四部分,凡收文八十篇,以类相从。综论部分主要讲校勘底本的选择及校勘四法及其反思;方法部分主要讲校勘原则、校勘范围、出校等问题。辅助知识篇主要讲典章制度、历史地理、年代、语言文字与校勘的关系。案例部分主要讲古籍中具体问题的校勘问题。 王瑞来,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编辑工作。1990年东渡日本,现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执教于早稻田大学,国内担任四川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还担任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以宋代为主的历史学和文献学。自197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始,30多年来单独出版有近20部中、日文版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著作,刊发论文近200篇。在文献学与校勘学方面,整理出版有《鹤林玉露》《朝野类要》《宋宰辅编年录校补》《隆平集校证》《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宋季三朝政要笺证》《范仲淹集》等古籍,并刊发有不少相关论文。主要单篇论文,2015年分别以《近世中国:从唐宋变革到宋元变革》《知人论世:宋代人物考述》《天地间气:范仲淹研究》《文献可征:宋代史籍丛考》《仇雠相对:版本校勘学论述》为题,由山西教育出版社总名为《王瑞来学术文丛》出版。
目录
导言
综论篇
古籍校勘底本的选择标准
概说版本校
底本不误亦出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案例多为史部文献,读来比较容易理解,一直在强调改字的尺度问题,读到现在最有启发的是长历和天文的部分,譬如《朔闰表》也有瑕疵,农历的年底可能是阳历第二年(苏舜钦卒年),自己还是要动手计算一下
或又名四库鞭尸本(不是)。案例篇看得津津有味,不过这个嘛……就……真的自己去做嘛……就……🙈
两日读毕,笔记记于LiquidText。又《点画之差有是非》一章,以《钱塘遗事》“大理寺豕祭”条(“旧传三岁拜郊或明堂大礼,凡在前误国奸臣首级在大理寺者,必以矢祭,盖讹传谓以秽物祭之。其实豕者,少牢也”)为例按曰:“‘必以矢祭’之‘矢’,四库本作‘豕’,《古杭杂记》作‘文’。审此条皆言豕祭,作‘豕’可,作‘文’亦可通,唯作‘矢’不确。” 吾审上下文,却以为“文”不可通,皆言豕祭此处却不当作“豕”。“矢”即秽物也,所谓一饭三矢,故后文云讹传。作者百密一疏,不误而改误。录浅见于此,俟请博雅君子指正。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对文献学中校勘一事的方法、原则、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清晰的介绍。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本科期间已在课上听过,重温一遍,收获依旧不小,且更加感慨于著者的严谨与细致。一小部分案例在本书中前后有重复,此外书中对“音近而误”和“形近而误”的区分有一些过于生硬的地方。记得选修这门课程是在大三,那时刚刚立下文献学的志向,一下子就被“刑天舞干戚/形夭无千岁”“岳飞/六飞”“设贡举/设乘舆”等案例深深震撼。具体的知识之外,更是打心眼里认同于书中反复强调的两个校勘的基本原则:一是不要妄作通人,没有版本依据乱改字;二是不要偷懒,平日多读,遇到问题多查。学问乃千秋之事,校勘者更应时刻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自警,否则轻则贻误后学,浪费他人时间;重则彻底改变古书的原貌,使后人难以恢复。校勘之事,可不慎乎!
自己没有学过校勘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练习,看完此书却不禁感叹这项工作真是“一重了,又一重”、“旋扫旋生”。读到最后的时候,我甚至有崇拜王瑞来先生的感觉。
看完这本书后,对校勘四法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大概就是如果想要上手,进行校勘,私以为,应该对两个时代的文献要有基础,一个是先秦,后面的文化的来源,重点就是《诗经》《左传》《周易》《尚书》等,一个就是你要校的书的时代,比如王瑞来校勘的重点就是宋代,所以不仅是对要校的书要有了解,要对同时代的文献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他校或理校。
“我想读这本书 2019-09-27” 今改標“讀過”
是当下“古籍整理”语境里校勘工作的实用手册,但清人校勘或校勘学其实是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