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清代汉学家族研究的封面

清代汉学家族研究

罗检秋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9-07-01

ISBN

9787101139280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目前清代学术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学群体,而对清代学术主流——汉学的研究仍囿于吴、皖分派思路,涉及汉学家族的论著非常薄弱。全稿以二十多个汉学家族为基本素材,围绕清代汉学的家学传衍、家法内涵、学术方法、汉宋关系和学术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仅阅览了清代学者的大量经史论著、文集和传记资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汉学家书札和族谱资料。比如后者,作者曾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收集汉学家的族谱资料二十多部。基于翔实的史料,书稿就清代汉学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论述详尽,文字简炼。 本稿是作者继《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和《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列入国家清史编委会研究丛刊)之后,十余年来研究清代学术文化的重要成果,代表了目前有关清代汉学及家族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这项研究于2012年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名称为“18—19世纪学术家族之研究”(项目批准号:12BZS049)。课题的部分心得曾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江海学刊》《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等刊以论文发表,共有十多篇,二十余万字,但撰为书稿时已再加研究,内容有增补、修改。 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至民国的思想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文化新潮中的人伦礼俗(1895—19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年版;《中国文化发展史(晚清卷)》(第一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
目录
导 论
一 汉学分派的困境
二 家学与汉学
三 汉学世家述要
第一章 清代学术的宗族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家族学术传承的角度研究清代学术史,可视之为学术史的中层研究。既可避免宏观叙事的线性结构,又可有一定高度抓住学术史的某些脉络。近来的博士论文已经有不少做清代家学研究的了,本书打通了家学个案研究。不但有学术史而且将社会史联系起来,显示了学者们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偏向微观研究,家学传承的理论深度还是有限。
看到作者来头,心中咯噔一声。翻完果然不出所料。
研究清代思想史的对清代汉学家族怀有仰止之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导论中引用潘光旦的「目前人才问题的症结,就在没有真正的世家」来辅助论证自己观点...这句话一映入眼帘,本能生理不适。研究什么就鼓吹什么的风气,是司空见惯了的,但是真有了像田余庆那样花极大精力做完东晋门阀政治之后,仍然可以平缓地给下不过只是历史长河中小小的一段皇权变异的定义,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吧。
“目前清代学术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学群体,而对清代学术主流——汉学的研究仍囿于吴、皖分派思路,涉及汉学家族的论著非常薄弱。全稿以二十多个汉学家族为基本素材,围绕清代汉学的家学传衍、家法内涵、学术方法、汉宋关系和学术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仅阅览了清代学者的大量经史论著、文集和传记资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汉学家书札和族谱资料。比如后者,作者曾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收集汉学家的族谱资料二十多部。基于翔实的史料,书稿就清代汉学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论述详尽,文字简炼。”
第一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