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走向自觉:中国近古历史研究论集(精)的封面

走向自觉:中国近古历史研究论集(精)

包伟民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10114109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长江学者包伟民教授第二本自选集,所选文章反映了他近年来对史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所收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略有差异的组合:第一篇《历史学是什么》,作者用尽可能浅近的语言来表达他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问的理解。第二至五篇为第一组,是关于近三四十年唐宋史有关侧面的学术综述;第六、七两篇为二组,就相关议题的推进提出具体建议;第八至十一篇为第三组,分别讨论了史学研究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怎样更恰当地应对海外汉学的学术影响;第十二至十七为第四组,都是在具体的专题研究中,利用一些作者感兴趣研究方法的试刀之作;最后两篇为第五组,是纪念作者先师邓广铭先生的专文。 包伟民,教授先后师从徐规、邓广铭二位先生,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多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宋史中心主任。
目录
自序
历史学是什么
“理论与方法”:近三十年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四十年辽宋夏金史研究学术回顾
新世纪南宋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其实没完整看过书,但很多篇目内容都在课上听包老师讲过。姑记之。
包老师的研究是审慎而有力的,这是历史学者的美德。“近古”一词似乎也能体现老师对宋代历史的基本态度。
购于京东读书,干货满满👍
学术史的部分如果能合并扩充,应该会更有价值
历时半年,今夜读毕。此书所收的文章大多很有批判意识,具有对“理论”与“方法”的反思,值得读者注意。
喜欢这种温温然的行笔感觉。对社会风气与历史观念之关系的探讨,以及对所谓「地方政治史」的驳议,颇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性。
虽然副标题为近古史,但所展现出的,更多是立足于史学研究实践之上,同时又超出研究内容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层面的内容。
还可以吧。个案研究和商榷要比整体性的综述写的更为精彩
与海外中古史研究对读,很有趣。几篇偏理论和方法论的宏观思考内容多有相似之处:其一是对汉学范式及理论适用性的不断反思,强调研究者需区分以理论为手段和以理论为目的两种取径的差别(于后者,中国史研究只是其立论素材之一)。包氏对理论的反思是温和(除答刘光临批评一文情绪溢于纸上…)恳切而踏实的,和此前读到的许多研究者写方法论反思的风格相当不同。其二是对电子化时代学术的警惕,一方面电子检索难以穷尽同物/人多名的情况,一方面检索式学术难免落入理论先行的陷阱(在包氏看来,宋史研究中几个影响力颇大的范式,多少都受到了结论先于史料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对韩明士抚州士人研究的批评非常精彩,指出了韩研究里“士人”概念模糊、仅仅凭姓氏和地域便确定士人家族关系等关键问题。借坊巷研究一文稍整理了宋代的城市分层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