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绘画美学史的封面

中国绘画美学史

陈传席

出版时间

2012-04-30

ISBN

9787102059778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绘画美学史(修订第二版)》,本书系统论述了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经典绘画美学思想,立体呈现了中国古代画论的整体格局。

目录
自序
引言儒、道思想的重大影响
第一章六朝绘画美学
一、“传神论”的建立——顾恺之绘画美学
二、“道”和“理”,“以形媚道”和“卧游”——宗炳《画山水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15
整体还是写得不错,很能见作者思想性情。若从学科史的学术性著作层面看,条理结构语言等还是过于随意,过于散文化。不过这些问题好像作者多少也是自明的。
内页无彩印
读读看
迷迷糊糊
六朝画论从宗炳的“道”和“理”发展到王微的“情”和“致”,到谢赫的“六法”,“澄怀味道”的理性精神被奉为后世文人画的圭臬,“淡”与“远”成为不变的审美追求。宋元时期文人加入画家队伍,主张“萧条淡泊”“荒寒闲静”的绘画美学,创造了“逸笔草草”“平淡天真”的文人画风,与工致、精严、崇尚法度的院体绘画相对立,造成了数百年文人画与画工画的对立和互相攻讦,至董其昌“南北宗”论达到顶峰。南宗画在主流话语中获得了压倒性的地位,其弊端却指向了“摹古”“师古”的陈陈相因。潇洒、柔和走向曲弱、狭窄,艺术风格的趋向也反映着艺术家个人性情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陈传席采用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作为“美学史”的建构,理论性、系统性不足,很多观点与徐复观相近,如儒道互补的文艺精神,但徐著在思辨上更胜一筹。
总体不错的一本中国绘画美术发展史,稍有点琐碎,陈传席一向以直言著称,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美学理论修养,尤其他对中国绘画思想发展背后的时代特征等一些问题认识的比较清晰,比如文人画的功与过,董其昌的影响,以及近代美术思想变化的根源、毛泽东文艺理论和“三中”全会后中国画表现内容和方式的变化都有比较清晰的表述。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或是他为研究生讲课或讲座的讲义,因此以人物为章节,并对《画山水序》、《叙画》、《古画品录》、《续画品》全文译注。文字也有讲课的口吻。作为美学史,这种安排略显支离,但若仔细研读,当有受益。
以作者的学问,做文献整理过于勉强了,几篇经典文献的注释臆断过多。许多重要观点跟徐复观确实极相似,但论证远不如徐之透辟,草率得让人怀疑是先有结论后寻论据的资料抄撮。且行文总带有迎合主流的色彩。作为研究画论的入门索引尚可。
厚厚的一本画论史,从六朝到民国,选取重要的画论文献以点带面地呈现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绘画美学的特征。对于董其昌南北宗论尤其致意,仔细辨析其思想来源和构建宗派时对个别画家地位的有意升降,及其与南北禅划分思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