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电影作为艺术的封面

电影作为艺术

[德]鲁道夫.爱因汉姆

出版时间

2003-08-31

ISBN

9787106020255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本书是一本树立标准的书。它支持人们至今在为通过完整、生动的形象来反映我们的世纪而进行的努力。本书将把前人经验中得出的某些原则传留给为此而献身的新的一代DD他们热烈参加电影俱乐部的放映活动、力筹私资拍片、进行业余拍片试验、在广告和电视节目里偷运私货,或者经常向大制片公司进行试探。为了保存标准而进行努力是值得的。如今已经成为受人景仰的新现实主义导演或编剧的那批意大利学生,曾在三十年代里备受法西斯主义的折磨。他们当时不得不另找出路,像中世纪经院学者那样狂热地献身于对电影艺术的古典作品和电影理论著作的研究。如果他们没有在那些年代里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求精的思想,那么他们的想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决不能结出这样卓越的果实。他们的论著征引广博而精到。 本书在西方电影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是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他从心理学角度细密分析并总结了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时刻提醒创作者避免在创作实践中脱离艺术的必要性去滥用电影的技术进步。此外,本书对电影技巧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为后来的电影文法理论创立了一个先例,成为这个理论学派的一部奠基性

目录
1957年
自序
1933年
《电影》(修正稿)一书摘录
1. 电影与现实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挺耐磨的理论书
总感觉翻译的一般
真是太古老了吧。。。
按照课程的要求读到150页左右,已经十分受用。对于一个镜头的解释非常细致,也将看电影这件事情从看故事变成了“看 电影”。
这是爱因汉姆27岁写的东西,傻了吧。
纯理论书,读起来头疼。
看了 对比后喜欢明斯特伯格的研究方法
读了好多遍了,今晚再读一遍重温经典。康德倾向→格式塔心理学→艺术的形式因素→电影媒介特性的自上而下式理论脉络。 很佩服爱因汉姆能在有声电影出现后仍坚持原有的观点,理论大厦一旦建成,地基(电影与现实的分离)便不能动摇。这并不是傻x而是一种信念的问题。
虽然过时,但是要想谈理论还是逃不开这本书。上世纪30年代形成的思想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早已被驳倒,但依然坚持着,估计警告的意味更浓,警告一些电影创作者不要脱离艺术运用新技术。 不过,于现在而言,爱因汉姆的视像分析仍然有可取之处,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一,爱因汉姆高度肯定无声电影,而否定有声电影与电视,这一点今天看起来是错误的观点。第二,当年宣布电影是一种艺术,作为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而言,是非常厉害的。第三,他认为忠实于自然或者现实生活,并不能说明电影是一种艺术,而电影再现的“现实”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恰恰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第四,在他看来,电影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正在于它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比如摄影的角度位置使电影获得了艺术效果。第五,他不看好电视,因为电视的家庭限制,会让人们更局限在一室之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宅,而不再与他人有更多的联系,他用了一个表述“孤独的看戏人”。这个表述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超前与富有远见。第六,对一些具体影片的某一场景的细读也比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