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尘暴的封面

尘暴

[美] 唐纳德·沃斯特

出版时间

2003-07-31

ISBN

9787108018571

评分

★★★★★
书籍介绍

“生态与人”译丛。

历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是在南部大平原上长大的。他的这部关于1929-1939年间的毁灭性时代的纪录,既是一部大平原的通史,也是对两个特殊的尘暴地区——俄克拉何马州的锡马龙县和堪萨斯州的哈斯克尔县的集中研究。沃斯特说明了造成了大萧条的同一个社会如何酿就了尘暴,而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又如何未能捕捉住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他还特别注意探讨前面提到的那些情况今日依然存在,以及它们是否有可能再次带来甚至更为严重的危机。《尘暴》表明,从一种生态的角度可以对我们的历史,以至我们的未来做出怎样的解释。

目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 昏暗的平原
第一章 黑色风暴滚滚而至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强调文化因素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分析透彻深刻 作者文笔非常优美 翻译很赞 力荐!!!
@2018-11-09 15:20:17
按需。
环境史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的难点是比较枯燥。或许在当年看起来是一个崭新的观点(尘暴的发生是必然的 是资本主义的缺陷)其实放在现在看就没那么大的震撼了。
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方式为基础的农业具有攻击性、扩张性和掠夺性的力量,在灾难的边缘赛跑。还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发达国家不改变逐利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前提条件下,必然是难以要求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放弃逐利的(可操作性的不足,财力、人力、思想普及),这样只会促成全球生态的不断恶化。谓之为“卷死生态,卷死自己”
匆匆跳读。帮助理解了“当地居民-社区-自然”链条中“社区”谓何——对地方负责、附着于地方的群体,应该是多个共享着一定知识、习俗、观念、伦理准则的人的集合,家庭是其中一个重要组织样式。社会学和人类学对农民社会作为一个“不完全社会”的考察、作为“城市”的另一半对乡村的影响,在这里的环境史研究中再次出现。感谢本书给出帮助理解抽象理论的鲜活案例。城市进入后,乡村的伦理便开始摇晃,更不必说并无稳固的地方传统。(有意思的是写到女性在其中扮演了推动乡村走向城市的角色。)对美国环境“史”的描述,凸显环境问题始终未被解决,人们似乎从未过往的历史中吸取足够多的教训,灾难由此复现。最后一章农学家处境的变动令人唏嘘。认为走出困境应该靠文化的反思和转变,而非盲目的科技许诺。dust dowl的这个翻译太绝了!感谢译者
补标。环境史研究入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拒绝折中改良方式的令人绝望,但这种宏观的反思很深刻,也是必要的。 建议和休斯:《什么是环境史》以及《草原上的小木屋》配合阅读。
读过第一本有关环境史的书(小组合作读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