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们仨的封面

我们仨

杨绛

出版时间

2003-06-30

ISBN

9787108018809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在寻找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简单而深刻的幸福。而《我们仨》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书。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去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伟大。
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11年生于北京。她是杰出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随后留学英法。回国后,杨绛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她的主要作品包括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以及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推荐理由
《我们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人生百态、亲情与爱情的珍贵。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个温馨而感人的故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生命的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热爱家庭生活、关注亲情与爱情的人群
喜欢阅读温馨感人故事、寻求心灵慰藉的读者
以及对人生、生命意义有所思考的人。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一开始不懂第二部分,于是从第三部分开始看,最后再看第二部分,才知道是用梦境的形式写钱钟书和女儿逝世前的日子。非常钦佩杨绛先生书里体现出来的克制,在90多岁的高龄,回忆已经离世的丈夫和女儿,但书里不见痛彻心扉,反而常常因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感到忍俊不禁。很多人纪念杨绛先生朋友圈刷了屏,她的只言片语也成了感悟人生的鸡汤,可是,先生的学识、背景、品格,我们只不过见了冰山一角而已。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杨绛先生”,一句“不敢评”的回答拿了2000多赞,深以为然。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哪是我们这种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经历过、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更没好好读过书的人能评的?
文革之前,中国尚有文人学者大学问家。文革之后,旧人渐卒,再无后生出。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尽管其中体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亲情和温情,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梦境的表述形式,感觉将原本很真的情感弄得很不真。 然而我的确实在实在很喜欢这本书的第三部,也就是对生活的回忆这部分,朴实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文字的表述根本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文字的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仿若无技巧般,正如化妆的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化了妆。
我昨天刚刚看完……读到第二部分失散篇简直哭瞎,最后她写“世界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心都碎了,现在还缓不过气来。杨绛与我供职的报社羁绊极深:我有一个同事是杨绛生前最后一个、也是百岁之后唯一一个愿意接见交谈的记者;另一个同事几乎被杨绛当成女儿看待(这个是外界猜测,因为这个同事才华品貌酷似钱瑗,且同样罹患癌症。但她们只作书信来往,约定终身不见面)。以前常听她们聊杨绛的琐事,心里其实有点不喜。记得她们对我说,只要第三者一转述,老太太的言行就会显得很作,但是与本人接触时,却觉得真名士自风流,一切都很自然。看完这本书,我是信了。
8.1/10 有一点点失望,毕竟称赞他们俩爱情美好的人太多了。至少从这本书来看,两个人能够陪伴着走完这一生,相互依赖,给对方帮助,这也就刚刚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标准吧。一个加分点是他们能够不受外界的打扰。
看他们仨一同“探险”,趣味无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就这样走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
E 为什么双眼常含热泪 可能被真挚的感情感动着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