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迷楼的封面

迷楼

[美] 宇文所安

出版时间

2004-01-01

ISBN

9787108019592

评分

★★★★★
书籍介绍

由宇文所安编著的《迷楼》内容介绍:“迷楼”原指隋炀帝在7世纪初

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乐的宫殿,其本义就是“让人迷失的宫殿”,无论

是谁,只要进入迷楼,就会迷而忘返。宇文所安这部著作模仿迷楼的架构

,将来自多种不同文化、多个历史时期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深入探讨,由

此论述中西诗歌中的爱欲问题,这些诗作本来毫无归并一处的理由,然而

彼此结合,却益觉其气韵生动。

作为一种比较诗学,《迷楼》不拘限于欧洲传统中那些人人耳熟能详

的作品,而是突破常规,将生的与熟的、古的与今的作品结合起来——否

则,那些与传统类别格格不入的作品就会被强行纳入其所不从属的类别,

或者被视为外来的少数派而弃置不顾。本书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提出了什

么观念结构,而在于这些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以及当我们放慢脚步沉

思这些诗作时感到的快乐。

目录
中文版序
绪论
第一章诱惑/招引
第二章插曲:牧女之歌
第三章女人/顽石,男人/顽石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在这部漂亮的文集中论述了中西诗歌中欲望的表达问题,其敏锐的意识和优雅的笔法,实在令人惊叹。学术之作可当文学来读,自然是最妙不过的事情,虽然吾国目前的教授们,大抵是不肯自我轻贱,考虑受众的——但也许是他们不会写文章也说不定。在论述中,作者自由穿梭于中国与欧美,引用所及,不分古今,这种学术视野令人称赞。中国诗歌在他的论述中,获得了新的诠释空间。
他人之眼与解释得好看
读此书才知道烂翻译害人,本想四月就做完有声书,没想到拖到了七月才完工,还没有收获太多好评。
不能说他读懂了,但是提供的某些思路确实很有趣——也许就是他没读懂才会蹦出这样的火花
不得不承认我实在是太喜欢这本了。宇文所安简直否认了所有我不喜欢的文学理论,赋予了文学更朴素更本质的意义(好吧,朴素这个词暂时略不妥)。只不过写得略微难懂,阅读也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所以才叫迷楼啊~
算了吧!
不好读…虽然宇文所安的诸多角度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但又觉得离我们传统文化语境太远。 这就是异域的眼光?比如临近书的末尾处,解读“无物似情浓”,“浓”字是“dyes deeply (染成深色)”,然后由“染”这个逻辑引出了纺织物-丝线-离愁,来阐释接下来的内容。就我的感受来说,“浓”更偏向于液体,比如水雾,无固定形态,弥漫四周,只觉什么程度深,却无直观印象,“dye”还是太突兀了。
略读。比较文学>海外汉学,将中国文学纳入更广阔的图景中。“诗与欲望的迷宫”,穿衣服唤起的是对其下肌肤的窥视(遮盖)与占有欲,诗如一层衣服 “过去是一块用言词编织成的布匹,它已经取代了真正的事实”p166。优雅的表层所遮住的,欲望的掩盖、置换、偏离。 诱惑/招引,《青青河畔草》。牧女之歌,《羽林郎》《陌上桑》。女人/顽石,男人/顽石,秦系《题僧明慧房》。置换,关盼盼(白居易,苏轼)。 p164:「苏东坡在燕子楼中住了一夜,并做了一个绮艳的梦,在汉语中,这就叫“梦云”(这种表面词语取代并掩盖了那些被禁用的性词语)。如果这种站云发展到倾盆大雨的程度,那么,它就会到处播撒生命的液体。」看到最后一句噗嗤一声笑出来,怪委婉的。
挺迷人的虽然连我都发现了他不大通的地方,但他一招一式不知道哪儿来的还是迷人
最喜欢第五章,对于重复甚至是对重复的反思的厌烦,颇有共鸣~除此之外涉及西方文学部分读起来有点费解,接触太少 「“但她对不在场的东西有一股深情—— 一种感动了许多人的感情—— 人类中有一种至为愚蠢的人, 羞于看近在手边的,却遥望远处, 寻找随风飘来的东西,这希望却永远不能实现。” 她所代表的那种“至为愚蠢的人”可能是这人世上存在的惟一的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