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封面

极权主义的起源

[美] 汉娜·阿伦特

出版时间

2008-05-31

ISBN

9787108029157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目录
《极权主义的起源》译者序
初版序
第一部《反犹主义》序言
第二部《帝国主义》序言
第三部《极权主义》序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清明时节把书读 。暴民代表了各个阶级的多余人物。
思路有点问题,个人觉得种族主义、反犹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关系不大。
所有通往地狱之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
本科時候看的吧。我個人覺得,是極權主義在製造自己的敵人,而不是社會在挑戰極權。當服從和思想統一不復存在的時候,極權主義存在的根基就動搖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利益和想法,你就已經站在了極權主義的對立面,甚至不需要你認識這一點。
第一部分反犹主义可读性较差,但是可能是作者真正的写作兴趣。后两部分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部分提供了不同于教育文本的视角和分析角度,优生论与种族主义,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希特勒和史大林借科学之名炮制出的极权运动和极权逻辑,让人有种任督二脉被打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部分,阿伦特论述了失去政治权利,人类的孤独,只能依赖空的逻辑以及无法思考对陷入极权主义悲惨境地的贡献,并且指出极权主义不是任何一种政治形态的特有特征,而可能是一直存在的风险。阿伦特虽然自称不是哲学家,是政治理论家,但是本书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正如某圈友评述:最好的书总是蕴含着一种对全人类的最深的关怀,关注人类的终极困境,并试图有自己的答案。#从这本书开始,阿伦特的标签不再是海德格尔的情缘对象,而是思辨之鹰。
有点冗长,废话有些多,书名取的好博了眼球。翻译人员名字有惊喜
就我而言,今日读这本书,很多观点已经显得太老调重弹了——诸如“极权主义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是虚构一种世界范围的阴谋…极权意识形态的目标不是改变外部世界而是摧毁人性…”云云,于赵国人已是基本常识。。。但是阿伦特的很多奇葩推论,又实在是在下不能苟同的,尤其是她认定极权主义只是西方文明内部的产物,真不知伊于胡底?!。。。最后,翻译是个大SB,三联出这种稀烂译本真是丢尽了脸
Inshelf,洋洋洒洒读的有点不耐烦
学术著作,不建议非专业人士阅读,本书成书较早,很多观点可以引用,但值得商榷
阿伦特说自己是政治伦理的专家,她主张发现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张力,或许就如她从没想到海德格尔会声援纳粹,或许她想到过希特勒会以这样的方式使德国和日耳曼进入历史的漩涡中,阿伦特一直在思考,思考个人与社会,政治与哲学。人类文明是在激烈发展的,从一种形态发展到另一种形态,从一种主义到另一种主义,就如反犹到种族到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