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京味儿的封面

京味儿

崔岱远

出版时间

2009-12-01

ISBN

9787108032584

评分

★★★★★
目录
北京滋味(代序)
天地一家春
豌豆黄儿·惊梦
北京菜头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午夜读,感觉比汪曾祺写的淳朴点,对于茄子的做法保留意见。
想到作者坐在如今摩登的大帝都里,一个个给这些旧北京小吃食寻踪,也挺孤独的,遥远的乡愁。
老北京们能在餐桌里吃出一年四季,这不仅符合了孔夫子“不时不食”的传统养生理念,也体现了老北京在特殊的人文环境中,培养出的对生活细节的追求。从流水宴席到街头小吃,无论贫富,不同的阶级总是会尽心去开发庖厨艺术的极致。富有人文色彩的一本小书。
一月元宵,二月太阳糕,三月豌豆黄,四月藤罗饼,然后是玫瑰饼,端午的粽子,七月的绿豆糕,中秋饽饽饼,九九重阳花糕,冬天来了,吃蜂糕&喇嘛糕。
我觉得老北京小吃就是一蛮夷之帮的风格。
不会做菜的人读本书实在苦手,不禁怀疑,品和烹必须兼得吗。
看美食BOT这几天连连上分,找来读的,比之前读的也没什么新意。儿字太多,读的时候自动脑补有个油嘴滑舌的在学腔学调,有点轻佻。
遇到这本书究竟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烧茄子和炸酱面的做法,但同时踩雷了麻豆腐和炸灌肠(不排除是因为做不地道的原因),今天晚上我又在家里做了三不粘,但最后越吃越难吃,最后只能含泪吞掉,然后就此封禁,再也不做。 没错,砍掉的两颗星就是因为我踩雷的麻豆腐和炸灌肠,忒难吃了!
作者是实实在在生于皇城根下看着北京变迁发展的老土著。我在北京来来回回些许时日,尝过的不及他嘴里的京味儿三分之一,但又好像全部都品尝过,要问哪家好吃自己也能说出个一二。 看得出作者心中的京味儿其实很多现在都没法吃上了,细想之下也感到悲凉:它们的消失,也是一种记忆的逐渐消逝。 “作为一个在红墙底下长大的地道的北京人,我每每惆怅感叹,连芝麻烧饼和豆汁儿都不是当初那味儿了。其实,魂牵梦绕的并不只是芝麻烧饼或豆汁儿本身,更多的是那些吃食里所蕴涵的北京滋味,那些滋味里所寄托的北京文化,那种从来不需要想起,一刻也不曾忘记的北京情感。” 食物它所承载的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再次吃到时,除了记忆的被唤醒,更多的是当时场景的怀念,有了一份载体。
记忆中的美好再也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