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有无之境的封面

有无之境

陈来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108032638

评分

★★★★★
书籍介绍

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作者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 有我与无我
二 戒慎与和乐
三 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 心与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湖南,德意志和儒门的欣赏是因为那人的味道,但是对以新一代的这种写法,我直接的反应是恶心;那人的味道会经历受难,但终将成就光荣,而这种写哲学的方法,就是寄生在令太太腿上,吃尽土地的少年血气,中哲,中哲史,中哲史比较,我可以说,你大爷,我第一反应就是恶心,你们看到了河来洗澡,被延安切割才剩下来的吧
1:“心外无理”是心即理的强形式,心即本心、理即天理,意为本心乃道德法则之源。本心还是道德动机、道德情感的根本。所以本心既制定法则,又能驱动好善恶恶,且又可以强力推行。2:“心外无物”之物指“意之所在”,无意则无事物,实在强调道德意识。3:阳明学中心体与性体意义相近,然而性在朱子学中是未发之理,即无法被气沾染的本体,而心体则是本然之体,即气中之未发,既有全部实现的可能,但也可能全部丧失?4:知行合一乃指“知行本体”的合一。5:诚意即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格物即正道德实践之不正以复于正。6:“致良知”即推极实行其良知之发,良知即本心,主监察意念善恶。【评:此书滥用境界一词,不仅未能拨云见日,反而又增一晦,无怪杨氏甚憎之。又,阳明学之关键处较朱子学粗疏太多,其实践性的加强乃以牺牲明理为代价。】
陈来也就这几本。
不是必读书,书中观点杂陈,条理不清,越说越让人糊涂。不如秦家懿的王阳明,杜维明的青年王阳明那样具有可读性。个人不推荐此书。
去年跟《年谱》一起看的。
发现所有强调修心的大智慧基本都殊途同归,本书所说的王阳明哲学的本质其实也是所要吸收无我之境,面对情感情绪的自我,使人超越一切消极的、否定的情感情绪,获得安宁、平静、自在的精神境界。在心体的意义上,就是返归人的本真的情绪状态。
经典作品。
以有为体,以无为用?
心外无物。王阳明指出:我们所有道德法制的宗旨都是对于道德法制的感知,若没有道德感知,所有的规则都将变成僵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事项是没有被你注意到的,那他就不可能成为影响你行动的要素。我们必须还要意识到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完全沉迷于内心所坚守,而是要时刻准备修正自己的观点。为善去恶是格物。
受益很大,理清了很多之前的困惑。中国哲学家普遍存在概念定义不清晰,同一个词有多种不同含义的现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