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巨流河的封面

巨流河

齐邦媛

出版时间

2011-04-01

ISBN

978710803556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齐邦媛,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

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四七年到台湾,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与文学评论多种,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

目录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先生名字起得真好:邦媛者,国士也。一个人,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读之有进。随着年纪渐大是该看一些政史经济类的东西了,用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 费弗尔说过的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我看的是台湾“天下远见"2009年版的,可以想见,三联版本肯定删除了其中关于zg的思考和言论,但这就把作者本人的思想脉络模糊了,变成了一半人。
很羡慕你在天空。觉得离上帝比较近。因为在蓝天白云间。没有死亡的幽谷。你说那天夜里回航。从云堆中出来。蓦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了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尽了作者自己一生的悲哀与惆怅。值得一读。
算是不错的自传。前半部分写大陆的有意思,台湾的没意思。
思念如河流,无法斩断
战争真的太残酷,我们如今拥有的安稳生活来得多不容易。书中关于国共内战的部分作者多少带有一点个人立场,但可惜此书越到后面越像写流水账…
前半段抗战的内容非常深刻,女性细腻的感触和作者孱弱的身体,带来更为触动的内容。我被战火的无情、抗战将士的热血、逃难百姓的无辜、学生运动的激昂所感动,更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建立在多少牺牲之上。他们有纯粹的友情,但因时局无法自由享有爱情,错过的张大飞真的是作者心上的那抹白月光。传记最后,快八十的老人在南京的墓园里寻找那块刻着曾经爱人的墓碑,直戳我心。时势造英雄,齐老先生风骨。
女性写回忆录,更趋于个人的、情感的细腻。巨流河和哑口海是地名,也是作者一生里的意象。这本书里,齐邦媛和他的父辈始终都在坚持着一些东西,而这些,可能是现今我们比较缺乏的
不只是个人的回忆录,更是厚重的历史,许多地方虽浅浅几句带过,如果能展开来,皆是难以言说的苦难。也许一切有天意,因为林文月老师逝世,想看台湾作品了解她生活的环境,又打开这本未读完的书,看到最后发现两位作家原来是知心好友,一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