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的封面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

汪晖

出版时间

2011-04-30

ISBN

9787108035639

评分

★★★★★
书籍介绍

汪晖先生并非专业的藏学研究者,却写出了专业藏学家难以企及的专业之作,从中我不仅读出了作者的学养和学识,也读出了作者的理性和良知。——沈卫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石硕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等。

目录
序(石硕)
上篇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引言
一 两种东方主义的幻影
1.基督徒的另一个故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如果今天有西方人对新疆问题格外关心,则很有必要了解他是否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动机。而"西藏问题"不一样,不管西方人对现实的西藏有多少的了解,西藏都是他们心中的最爱。"西藏问题"牵涉了当今世界上所有最重要的"话语",如人权、博爱、和平、环保、非暴力、文化传统的延续、男女平等、宗教自由、民族、文化自决等等。对于西方人来说,"西藏问题"是一个立场问题,事关政治正确与不正确。对于西藏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你是否是一个先进和开明的现代人,它不需要任何的讨论,也来不得半点的含糊。“西藏问题”首先是话语权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区别于“民族自决基础上产生的联邦制的制度模型”,多元一体强调的是多样性和混杂性的统一→西藏文明向东,中原文明向西发展,“民族混居区域”以族群划分政区带来的压抑、排挤(在民族更纯的区域的民族政策问题?)→从政教合一到平等政治和政教分离,革命创造了一个对于西藏人而言准宗教的价值体系(?)→革命伦理衰微,经济和市场力量的世俗化体系为宗教扩张提供了基础,普遍身份政治让位于认同政治→宗教问题的核心,现代化与(经济型)的宗教社会矛盾→怨恨的是世俗化,世俗化表面等同于汉化,所以表面看起来是民族矛盾→民族和国家的非人格化作为解决,多元一体背书。
写西藏只字不提达赖和"普世价值",感觉都不知道西方社会到底反对的神马,或者是故意回避,人家才不会管以前中国对西藏的法统多么合理,他们多半是想现在我共对汉人地区的统治都没有合法性,凭神马要拉着不同文不同种的西藏一起。倒是琉球那篇挺有意思,蒋公真是伟人啊...
第一篇对西藏问题的论述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新意不大,可以算作萨义德学说在西藏的应用吧。倒是第二篇挺有趣,通过跨体系社会这个概念论及了地方的非地方性(稳固/流动之辩证法);但是问题在于对空间的理解还是太过狭隘,最后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并置不同的时间观达成对区域概念的重构。这个议题应该还有更多文章可做。
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引入萨义德的东方学观点:“(西藏文明)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把西藏问题归结为美帝的险恶用心和霸权,zhangdu份子原教旨主义和对权势的追求,西藏世俗化市场化的冲击,以及把西方文明作为对立面视为整体一块等等,无疑也是以汪晖为代表的汉族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投射,全书更刻意回避了中共政权对西藏历史和现状的作用影响,仿佛中国不存在共产党这样组织似的。整体而言略作留意的浏览足以。
惺惺作态的匪类
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以全球视野看待“西藏问题”,揭示了东方主义制造西藏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的原理与过程;2,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其他国家民族政策的差异,突出了“区域”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分析了在当今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环境下这一制度为何无法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时期同样的作用;3,结合前人的内陆边疆研究与地方史研究成果,以“跨体系社会”的视角去理解民族国家的内涵。《琉球》那篇我没看。
事实有趣,有读历史教科书的感觉 @2020-06-17 20:59:19
露了马脚
三星半,强在“东西”文化视野的分析,资料的整合,失之简洁有力的论述,所谓跨体系社会的概念为概念而概念,一部电影长度的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