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封面

渐行渐远渐无书

何怀宏

出版时间

2011-05-31

ISBN

978710803648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作者是知名的伦理学者,是三联版《沉思录》的译者。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SOHO小报》等报刊上开辟专栏,本书精选了其中关涉文化与历史的文章,辑成一册,代表了作者近期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学术等问题的思考。文章都写得很静,静的能感到自己的心跳。也正因为如此,却让人看过之后又很不平静。《有许多好人很安静》中他这样说:“他么也许没有耀眼的才华,也没有耀眼的志愿,但却总在默默地耕耘。”他们不被注意,只有当你失意的时候才可能注意他们。作者带我们在清华园里寻找着,走过自清亭,走过闻一多纪念碑亭,寻找着王国维纪念碑,并从中寻找他们为什么忧伤?他回忆骑车去当时还位于北京朝内大街的三联书店的日子,带着几分惬意,又有一丝忧郁……

何怀宏,哲学博士,1954年生于江西清江。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伦理学是什么》等;译有《道德箴言录》、《沉思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正义论》(合译)、《伦理学体系》(合译)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等。

目录
辑一 心灵史拾零 心灵史上的无语者 世纪初的忏悔“殉道”还是“殉清”? 为什么忧伤? 梁启超的信仰根底 鲁迅与耶稣 纯真年代的纯真心灵 毛泽东在1917 毛泽东在1918 毛泽东在1919 新生活的实验 “新人”是怎样炼成的 墓与幕 有志者,事未成 因德而死,责尽而亡 政治局里的“多余人” 中央委员会里的工人代表 世纪中的反省 精神的后园 折断的翅膀 旷野 新女性 老一代 “时间”的开始与停滞 世纪末的凝思 叛徒问题或灵与肉 在平等的追求之外 不知所终 有一个朋友去了远方 三十年的三十个瞬间——l976—2005年日记选辑二 由远及近 孔子——伟大的平衡者 “过渡时代”尘埃落定? 人以食为天 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 千万不要忘记 三种“传统”力量塑造中的“当下”——《精神历程》序 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二元还是一元? 从乡土中国到都市中国 不那么锱铢必较的市场经济 仰望星空立足大地 做伟大的模仿者,还是新文化的创造者? 后奥运的文化中国辑三 域外来风 萨特的意义与局限 阿隆、萨特、加缪三人谈 《论李维》告诉我们什么? 美国的民主与精英治国 大众时代的来临 汤尼潘帝 法兰柴思 有许多好人很安静 循规蹈矩是因为谦卑 无告者的声音 同情的危险 我与俄苏文学 一部久候方至的人文经典 现代人的古典启蒙 相得益彰——两经典合序 相伴二十年辑四 私下的忆念 历史的微光 渐行渐远渐无书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父亲的背影 母亲的声音 “隔代”的追思 男人还值得女人去爱吗? 永远的两性之别 为什么结婚,为什么不? 好看的绝望 饥渴年代的读书生活 自行车进京记 骑车去三联的日子 徒步环行密云水库 回家过年
用户评论
就像作者所说,自己主要是个“有倾向的提问者”,部分作品就不免有隔靴挠痒或者不酣畅之感。但是整本书还是很有价值,值得一看,尤其是前半部关于沈定一,路翎,红卫兵等文。
20110805今日购书。有些文章似乎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过,不过何怀宏先生也是很了不起的学者。
这个作者有点潮。。
传统社会曾经是瞿秋白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太柔了
何怀宏老师一直给我目光冷峻的印象,没想到他也是一个内心细腻、常常咀嚼苦闷但又不失希望的人——读《1976-2005年日记选》有感
学者随笔集,小问题小点题
@2016-03-13 23:17:22
感谢这句话给了我希望 人活着是因为他愿意活着。人们期望成功便得到成功,期望爱情便得到爱情,期望生——这就是生的最大秘密。
学者散文,很有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