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与八十年代的封面

我与八十年代

马国川

出版时间

2011-05-31

ISBN

978710803721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八十年代,一個有鈣質的年代,一個激情的年代

一面是激情、理想、拯救、承擔、使命、信仰

一面是空泛、無力、天真、宏大、浪漫、夢幻

文化熱、美學熱、方法論熱、報告文學熱、人道主義、異化論、新啟蒙、文學主體論、《走向未來》叢書……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王元化、湯一介、李澤厚、劉道玉、張賢亮、劉再復、溫元凱、金觀濤、李銀河、韓少功、麥天樞、梁治平,和讀者共同反思八十年代

從今天回望八十年代,從八十年代審視今天

「歷史上生活過無數代的人,但是更多的人是生活在歷史的皺褶部位,平平庸庸,渾渾噩噩;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生活在歷史的開闊地帶,意氣風發,生氣淋漓。八十年代就是這樣的幸運時代。

讓我們溯流而上,走進八十年代,梳理當代中國改革的思想源流,思考中國未來的方向。」

——馬國川

马国川,1971年出生,河北威县人。《财经》杂志主笔。已出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与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马国川
王元化:我在不断地进行反思
汤一介:思想自由是ZUI重要的
李泽厚:我和八十年代
刘道玉: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变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据说,曾经有个词叫做“大记者”。当然,我是没见过这个词活着的样子的。但这本书反倒是让我一睹“大记者”的遗容。也许理想主义者都会有一个幻想中的八十年代。但这本访谈,应该才接近真实的八十年代
一代垂垂老去的大师们念念不忘的,是启蒙精神和人文情怀;可惜的是,今天所讨论的一切都是几十年前已经讨论过的,但仍然无果。
八十年代人的思想风潮
这本书采访了一些对八十年代文化界文艺界影响很大的名人,内容不错。有意思的是,前头大半部分的人对八十年代深切缅怀,而后头几个人对八十年代的思潮颇有抱怨。
这本访谈录的访谈对象都是在八十年代风云一时,到现在还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人物。跟查建英的那本《八十年代访谈录》更多侧重个人经历和对时代的感悟不同,这本书更多是在描绘八十年代的思想发展脉络,学术性和深度更胜一筹。作者马国川在《读书》杂志推出的其他系列访谈,质量也都相当不错。
收录了零几年时一些在八十年代很厉害的知识分子对那个时代的回忆访谈。很遗憾,在我现在看来,那个二十世纪最灿烂的十年仅仅是经历完之前一些事情之后的短暂喘息。之后观念的水位一直在下降,启蒙一直欠缺也变得更加不可能。那年春夏之交的事也像他们反思的那样,同样有着五四时候的臭毛病,过于激情、功利,缺乏理性,缺少启蒙教育,并不懂得所诉求的东西其实是要通过妥协,是“可能性的艺术”。甚至有点埋怨是那帮激进的年轻人把原本的方向都堵死了……观念的子弹必须穿过每一个人的胸膛,某些改变才有可能实现。希望会有温和的改良吧……
‘’八十年代大家都往前看,而现在大家互相看‘’
太难绷了,这就是80s知识分子么,爱了爱了。
书中某些人物以启蒙大师自居,殊不知,时代洪流下的他们,一方面在“启蒙”着他人,另一方面也是被启蒙的一员。所谓的知识精英,更多的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之下赚去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当热潮褪去,他们的名字自然也就无人记起。
这是一个不再会有人谈改革,英雄,使命的时代。 最可怕的事情大概是:人们渐渐认命。 没有人再去探寻社会制度的可能性,意识到的人则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疑问与反思。 十五年前我们面前有很多问题,但觉得未来也有很多希望,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仍然踌躇满志。 十五年后的我们面前的问题似乎更多了,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浪潮下和自我的困境中不断沉沦挣扎,得不到所思考命题的答案,而所谓志向与梦想也渐渐被磨平碾碎。 他们在怀念八十年代,而我已经没有时代可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