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家与启蒙的封面

儒家与启蒙

丁耘

出版时间

2011-09-01

ISBN

97871080378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 丁耘,生于1969年。1987年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博士(1997)。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2005)。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主要是德国哲学及古希腊哲学)与比较哲学。主要关注的问题领域包括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译有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撰写《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另撰有《是与易》、《逻辑研究)中的存在问题》等文。
目录
缘起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的终结与当前中国思想的出路
1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2 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八十年代“精神”,九十年代“风气”,00年代是啥
睡前读物,不过知道了artikulation被翻译成“勾连”在《存在与时间》里出现过……【摊手
大体讲三,一是八十年代当代中国短暂的思想迸发之后,沦落到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纪一种学科化努力带来的问题意识的狭隘。其二是新儒家思想和新中国共产党时期的诸多碰撞。剩下的讲的便是纯粹的哲学问题,基本上独讲柏拉图和海德格尔。第一部分读来最为受用,丁子吐槽之表达甚是清晰,又讲述当代苦逼青年颇为向往的八十年代二三事,自是篇篇记忆深刻。但可惜在此书关乎的点分散各处,实难像作者评述甘阳一样,找出个那样的点来评丁耘老师观点到底为何。
盛名之下
喝甘阳“狼奶”长大的丁耘可以算是目前少壮派学人中最有学界领袖气质的一个,视野开阔,关怀切实,值得年轻的各种神棍们反复研读。“文化民族主义”这一通三统的策略掷地有声。“文化”是“政治”可能性的疆域,这一“文化”植根于“在地性”,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必然在“自然”的层面论战,并在论战中将自身扬弃于“大同”之中。惜这一论战并未真正展开。
我只能说选入的文章都很诚实,丁耘的运思建立在这样一个结论上:政治保守主义无法为文化保守主义辩护,而任何有效的辩护都必须是实质性的——这构成了对国施最直白的批评:它不关心“哲学冲动”,仅这点就昭示了其犬儒化的风险。
前两编做杂文读,对新儒家与甘阳的论断实在令人拍案。
盛名之下 @2011-12-01 15:42:04
儒家是难以抛弃的文化传统,但取其哪一方面是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削足适履和拼凑裱糊都不可取。
发现丁耘写文章属于修辞派,不只是他,好多大佬都是修辞派,适合写大文章,但是我感觉我不太喜欢修辞派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