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的封面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茅海建

出版时间

2011-12-01

ISBN

9787108039811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是关于戊戌变法最新的权威研究。作者由此关注其中的细节:“公车上书”的背后推手,戊戌前后的“保举”及光绪帝的态度,康有为与孙家鼐的学术与政治之争,下层官员及士绅在戊戌期间的军事与外交对策,张元济的记忆与记录,康有为移民巴西的计划及其戊戌前入京原因,康 有为及其党人戊戌真奏议之补篇,康有为《我史》手稿本之考察……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公车上书”考证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档案文献的再次检视
三 都察院的态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延续了初集的研究思路,试图将史实考订清楚。茅先生是想给戊戌变法研究画上个个句话的,虽然这几乎不可能,但能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泡在档案馆的学者实在是越来越少了,非常期待茅先生的最终成果。
较之初刊论文,结集时插入了一些新材料,尤其是近史所张之洞档案。耐看。
康有为造假案大起底
1. 康有为如何借题发挥,成为公车上书的领袖。2. 维新期间的举荐。
八九章好没意思啊
通过对翁同龢日记和往来电报,重现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整个过程。所谓公车上书不过是清流试图利用下层的呼声来影响光绪的决定,他们仅需透露条约的部分内容,而不是谈判全过程,就可让所有炮火集中于李鸿章,既可以阻止或推迟条约的签订,也塑造出李鸿章汉奸的形象。各省联名上书达到31件,稍微影响到光绪的决定,但光绪立场动摇更多是来自于对俄、德、法三国干涉的可能,以及自身军事上的把握,当二者都没有希望时,再多激烈和热血的上奏也毫无意义。康有为试图通过上书来改变国运,只能证明其远离政治决策中心,更何况他所组织的上书直接流产了。康声称上书失败是因为孙毓汶的阻挠,这就无中生有了,一旦事情不成,便称为一顶级人物所阻,也是康一贯的套路了。一次失败的松筠庵上书活动,却因公车上书记的刊行,让康名声大振,也成功书写了康的历史。
茅先生治学颇令人尊敬,每个观点结论都有理有据。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茅老师一贯的风格,考证了很多史实!我一直就觉得康有为这个人很一般,看完茅老师对戊戌变法的研究考证后(包括对【我史】的考证,更加觉得康有为这个人志大才疏,唯恐天下不乱!
翻阅,事无巨细。
期待《戊戌变法史事考三集》,将近年来有关康梁与戊戌变法的研究全部收录。茅海建说他的“最终目标是写一部总体性的叙述戊戌变法史的著作”,大概也是“有生之年系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