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的封面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

房伟

出版时间

2014-04-30

ISBN

978710805011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房伟 著

978-7-108-05011-3 2014.08出版 定价:39.80

本书通过大量的采访、回忆、论述等资料,加上作者对于王小波研究的独特心得与感受,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当代最有争议性、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一生。作者不回避王小波生前的落魄,探幽烛微,在对细节的观照和王氏精神高度的把握中,力争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王小波。

作者以不露声色的笔触,写出一个思想者的生命之迹。人的命运与其背后的历史,真切可感。无趣时代的有趣之人,艰难选择中的苦乐之音,指示着人性的深和生命的真。了解王小波,这是入门的向导,其间无尽之思与无边之想,漫于词语内外,让人遥思旧迹,近怀幽情,得教益于信史,受滋润于笔端。

——孙郁

王小波是当代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部传记积作者十七年之功,在大量采访实录的基础上,以“革命北京”到“后革命北京”的时空过渡为背景,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资料和别致的视角,全面展示了王小波的生命细节、文学特异性、精神成长历程,以及他与中国当代文化史的隐秘联系。这既是新时期当代作家经典化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70后一代青年批评家向其精神资源的隆重致敬!

——吴义勤

用户评论
不太能认同索隐式的研究方法,对历史环境的分析以及其他比较等不够凝练且流于表面。就王小波的传记来说,这走出的第一步尚达到期望值,凑活看吧。
“他常常在夜里无眠,在最黑暗的两点钟,一个人茫然四顾,抽烟,听音乐……他在黑暗之中。夜晚属于王小波。只有在夜的宁静里,王小波才在独自一人面对虚无的时候,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王小波是一个荒诞世界里的理性思考者,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他的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在今天仍有价值和意义。
90年代至今的王小波真是各种矛盾的混合体:生前作为作家在边缘游走,死后抽象成符号走进视野;用自由和反抗解构权威,自己的理念反过来又被大众消解;社会各界合力把他推向神坛,神化的起点又是夺走他生命的意外。作者穿插在叙述中的一些评论很有启发。
读着玩儿可以,拿来做参考的话问题很多:文字材料有拼凑之嫌,很多段落篇章可在别处看到;注释混乱,有些引文干脆没有注释,书末也没有列出参考文献;王小波的生平材料不多,这是没有好的传记的原因之一,但此书大量用小说材料来印证其事迹,未免欠妥。
这些年写王小波的书真不少,可惜良莠不齐。在书店里看是三联出的,果断买下,三联的书毕竟还是有保障的。全书资料较详实,尤其是王小波辞职后的种种,其他地方很少见。毫无疑问,作者房伟是欣赏王小波的,但书中对王小波的评价又能做到不偏不倚,当然,作者很多时候只是采用了记者的写作方式,将各家之言汇聚起来,正负各有所取,也属不易。王小波对我的价值观塑造有极深的影响,自由主义、理性思维、追求智慧及乐趣,写在这里显得矫情,但我知道自己心里仍坚信这些就好。 王小波的确不是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我喜欢他,因为他永远处于非主流状态,直到最后死去,都保持着异端的姿态。反对宏大叙事,也许他的小说还不足以表达文学顶端那些最永恒的主题,但他追求这些美好事物的状态就已经足够启迪很多人。
一本关于自由主义者的读物,王小波的出现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短暂而美丽。
扎实。另一:婚恋一是要保持身体舒适,二是要保持精神愉悦。另二:在黄金时代中,真正树立起了创作的三大原则:有趣、性爱和智慧。
在王小波被过度符号化和商品化的年代,读到这部史料翔实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式的传记,得到还原的不只是王小波本人,更有那些“革命/后革命/盛世/盛世之外”纷然并至的时空,从此漫步京城,心里时常念想的就是史铁生那句话:“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马上就要搬到万寿寺附近,不经意间抬头便能凝望那些他家窗外恒久的街景,想想心里就变得热烈,总会有个鲜活的灵魂伴你独行。王小波绝非穷愁悲苦式的“文学殉道者”,其张扬的性情、佯愚的幽默、科学的智性与精英的自由主义立场从来都是积极介入公共话语空间的启蒙姿态,命运却以他最擅长的黑色幽默笔法,将其推上九十年代文化热急迫铸就的神坛。对待浪漫圣像,最好的目光也许还是像对待鲁迅那样,还原真正困顿于时代结构的个体灵魂,看尽其精英草莽启蒙话语自由妥协超脱局限明媚彷徨与忧伤。
幽默
看这本书好像小波又回到了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