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朝的崩溃(修订版)的封面

天朝的崩溃(修订版)

茅海建

出版时间

2014-10-01

ISBN

978710805065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或语焉不详,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令人读之震撼动容。

《天朝的崩溃》出版十余年,流传较广,影响颇大,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即在海外,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学生,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引文中的错讹,重排精装,列入“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再刊。

目录
自序
绪论 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
一 琦善其人
二 琦善卖国罪名之否定
三 琦善卖国说形成的原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位教授犹如一个怨妇,一个劲儿的长吁短叹,若是寻常文字,自然没啥问题,但您这可挂着“研究”二字,价值中立没有学过,多从现在眼光批判过去,明显不够适宜。缺少世界性眼光,对西方多是器物说明,对清朝多是几个战场及道光帝的朱批,没有从全面的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得分如此之高,不知豆友为何。做一项研究,不能自然的腐朽清政府,而要以理服人,透彻全面,这也说明如今存在的历史研究的问题,历史已经被多个学科所分割不足为奇了。但其忠奸之说,及对林则徐之说还是可以的。同时说明,鸦片战争与黑船来航有明显区别,不能列为一谈。
信息闭塞害人不浅,道德臧否害人不浅,“爱国史观”害人不浅,明君贤臣思想害人不浅。唯有正视,才能进步。结尾惊天一问
就研究生接触,茅老师的印象是书斋式学者,然此书读后,我才发觉茅老师有着极强现实关怀,全书的基本定调是鸦片战争必然失败,天朝的体制与观念遇到近代化的英国崩溃在所难免,茅老师认为历史学的价值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因此本书中对于出场的中方人物多持以批判的态度,不管是旧史中的“忠臣”或是“奸臣”,本书中能看到的几乎都是他们的局限所在,而他们的局限又都源于天朝体制,本书重点分析在军事方面,与作者早年经历密切相关,或许正因如此在比较双方军事差距后,会对这场战争抱以完全悲观的态度。同时茅老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何谓史学家的洞见,天朝体制下帝王无知与自大,官员的无能与胆怯交相辉映,上欺而下诈,中国在这场战争后没得到任何实际的教训,甚至当下依旧如此,其批判的冷酷与尖刻,可以相见刚出版之时所面临的争议,致敬。
过于辽阔的帝国疆域、前电气时代落后的通讯技术,加上体制对言论自由的钳制,这一切造就了一个耳目闭塞的皇帝,偏偏他又把一切大权都抓在手里,还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难保手下那些面对战况知难而退的大臣跟英国人不联手起来糊弄他。
“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需进行改革。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为使忠臣得志,奸臣不生,就必须加强中国的纲纪伦常,强化中国的传统。也就是说,鸦片战争所暴露出来的,不是“天朝”的鄙陋,不是中华的落伍;反而是证明了中国的圣贤经典、天朝制度的正确性,坏就坏在一部分“奸臣”并没有照此办理。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可以说是本年度我读过最牛逼的一本儿书了。见解之独到、思考之理性、考据之严谨、叙述之精彩,给茅海建老师鞠一躬。而最令我觉着有趣儿的,是一百七十多年前各位领导冒号的思维和行事的方式。怎么说呢,现今各大机关单位薅俩人过去,估计也大差不差
从未读过如此客观,刚直的史学研究,作者行文逻辑清晰,从事实到评价层层递进,最后直指史学研究的根本意义。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是要汲取教训,而不是汇总出历史人物其人生如何,卒何年,后人何论之。多看制度,少看个体。
清朝的官员并不愚昧,相反,他们拥有过人的精明,才能在在官场和皇权面前游刃有余,亦在自己的位置做了最大的尝试。只不过落后的旧制度和旧格局限制了最终的判断,格局的重要意义所在,屁股决定脑袋。从道德的角度谴责没有意义,会让细节变得不再重要。在一系列的近代屈辱中学会了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基本准则,弱小落后没有话语权,单纯的民粹无法阻止现代化的脚步,自身强大才是谈判的底气。想到最近国际局势,有时真的会想,是否真的相信有国运,以史为鉴,把握机遇。
鸦片战争中的顶层官员,大多下场不太好,虽然有时也会同情他们,因为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原因,这是制度下的产物。但是每当想到为了仕途而在战争中的种种粉饰行为,不免叹息。道光帝被一次次欺骗,而自己又缺乏识别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缺乏近代知识的官员们为了避免战争的扩大,将国家利益拱手相让…但是今人学习历史不应当仅对历史人物做道德上的批判,如果不去反思整体的制度文化安排,那么就会像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的麻木一样不得长进。我们不敢肯定以后就不会犯错误,稳定的纠错机制、持续的思索永远是前行的下一步动力。回望历史、展望今天,21世纪的中国会达到怎样的成就,我们拭目以待。外部的局势仍然复杂,但是唯独不能做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似的麻木。不能将一切历史的成就视作理所当然,更不能忘记历史留下的教训。
史料也太足了!
醍醐灌顶,叹为观止; 对于鸦片战争的讲述很详实,分析也较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