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做中国哲学的封面

做中国哲学

陈少明

出版时间

2015-05-01

ISBN

9787108052636

评分

★★★★★
书籍介绍

如书名所示, 本书的主旨是“做中国哲学”。这个表达结构是维特根斯坦的“ 做哲学”(dophilosophy)的衍生形式。它强调的重点,一是区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一是追求“做”出它的中国特色。“中国哲学”有经典哲学与当代哲学两层含义,前者就其包含经典文化与思想经验而言,后者则是时间概念,前者也包含在后者中。因此,经典中国哲学是否有力量,还取决于它与其他当代哲学(来自西方的,或意识形态)的竞争能力。至少它得令人信服地显示,经典思想对现代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解释与塑造功能。——陈少明

陈少明,1958年生,广东汕头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儒学的现代转折》(1992)、《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7)、《等待剌猬》(2004)、《<齐物论>及其影响》(2004);合著有《被解释的传统》(1995)、《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1995);编有《经典与解释》(1999)、《现代性与传统学术》(2003)。另外,联合主编《经典与解释》从刊(2003年军今)。

目录
自序
知识谱系的转换
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论比较哲学
从现代中国学术的经验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白師兄推荐,启发很大,有空写一下书评
内在研究中国哲学
重复之处自是不少,但陈少明老师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观念史、学术史与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足够深刻、有见地,正好在我对方法论问题纠结的时候读到此书,很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回应。 “我也赞同恢复或发展传统的经子之学,但反对取消哲学史。理由除了它建立起一门沟通中西精神文化的学科之外,还在于发展现代哲学需要借助哲学史从传统汲取资源。” 陈老师对回到经验的强调非常重要。在代表儒家最高形上学的理学那里,也一定是即事言理的。朱子最反感人动辄言理气、理一,而要人逐事去理会得分明,理会得多了,自然有豁然贯通处,此时见理方实。 真有理学精神的学问也一定是要应对现实问题和挑战的,未必要刻意排除西方学说包括哲学的影响。而单单恢复出一个纯粹历史上的理学但留在书斋、不能应事的话,却是背离了理学。
补标。论文集,偶有新解,用力不足。思想史问题见解比哲学史研究更有价值。前半部分可,后半部分划水严重。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先生的哲学论文集,主要侧重分析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整体读下来,感觉学究气略重,而灵气不足,跟三联同系列其他作品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相比,有一定差距。写得最好的,是《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一文。
很受启发!
没新意
哲学兼具建构与瓦解两种向度,《做中国哲学》看似是对于方法论的探讨,实质上是自《齐物论》研究以来,对于哲学瓦解向度的乐趣的持续探索。
思想方式是哲学的存在基础,包括相关语句的陈述在逻辑上的可理解性,寻根问底或探索性的研究,解释性或规范性的知识功能。第一条使哲学区别于神话或艺术,第二条区别于常识或成见,第三条区别于经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