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语言与神话的封面

语言与神话

恩斯特·卡西尔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10805853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展示了卡西尔著名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成因和发展,力图把哲学引向语言神话思维,即扩大康德以来的以逻辑为根基的认识论,努力去理解语言、神话、宗教与艺术思维的功能,从而建设一种“系统的关于人类文化的哲学”,也就是“从理性的批判变成文化的批判”。 《语言与神话》预示了20世纪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语言的转向和对西方自柏拉图以降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接踵而至的便是将这种趋势推向彻底和极端的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在20世纪引起巨大震响的哲学与文化思潮。

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早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首领柯亨,一般被视为继柯亨、那托普之后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堡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自由与形式》(1916)、《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1922)、《语言与神话》(1925)、《人论》(1944)等。

目录
代序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语言与神话
1.语言和神话在人类文化模式中的地位
2.宗教观念的演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收获甚少
很多与尼采类似的观点,比如不是解释而是描述。翻译有点拗口,自己转成了英文的结构图,好懂很多,是一本改变思维惯性的读本。甘阳序言有点长,很有价值需要重新再读。
开篇甘阳的导读 梳理了 从康德开始的哲学体系追求什么是有用的知识(理性知识 数学 物理 对康德时代的人来说才是真知识 文学诗歌是可以放弃的) 但是到了卡西尔这一代二十世纪初的人来说 追求的除了“真知识”还要包括文化的内容 即卡西尔发现人们的逻辑并不是一步到位的 而是从 具体 形象的(神话)慢慢演变成抽象逻辑的 所以研究神话尤其是瞬息神就意味着研究语言最初的形式 到了后来 卡西尔的后辈 (欧陆哲学的一代一代人 胡塞尔到结构主义 )出发点都是“把语词从逻辑定义的规定性中解放出来,把语句从逻辑句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归根结底,则是要把语言从逻辑法则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影响我一生的书
拖了三个月,三万字读笔封顶。
在非此即彼间隙,出于镇痛而抽读的,际遇般地选择到,又如命定般地被发现。2月以来都在这个领域窜走,虽并未做任何系统性的计划,但仍会巧合地拿到这般重量的书籍,尽管不愿承认,但或许这就是虚空中那位的安排,所谓的轨迹或宿命。
从神话角度来解释语言,颠覆了曾经的语言观,从整体角度拿捏。比较偏教科书,介绍各种思想,能引发深思。 但是翻译欠佳,尤其是后面的作品索引为什么要翻译过来,这大部分都是外语文献,没有中文版本,每次想知道原文献名还得我自己翻译回去。 不是很喜欢三联书店翻译派的翻译,读了很多页才适应
“只有当语文学(philosophy)和神话学揭示出那些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概念过程时,我们的认识论才能说具备了真正的基础。”
只读了第一部分,极有启发。塔布—玛纳公式简直就是阿甘本生命政治批判的理论模型,相信写Homo Sacer的时候他应该读过这本书。
首先驳斥了神话与语言实在论的论调,语言及神话是从无到有过渡的,就如同动物向人转变。符号向恒定转变并非易事,靠已确认的符号概念来推演语言产生的过程是件荒谬的事。从神话经验出发,乌西诺指出神话的发展是如此过渡的 “瞬息神”-“专职神”-“人格神”,神话的最初体验依循人对经验的聚焦升华,作为人对世界感知的解释的努力。瞬息神带着非恒长的体验霎时击穿了人的知觉,而后便是各个专职于各功能领域的专职神诞生。语言也先后经历了”瞬感-分散-统一”的过程,在卡西尔那里语言神话的同根同生是一基本假设,两者诞生过程中相互纠缠相互影响。不过能够确认一点的是两者诞生之初都是对于人类对于自然经验的特殊感受能力及其对这种经验聚焦升华的努力。艺术最深刻的经验来自对对象的直觉性把握感受,这一点同语言及神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