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逼近的瘟疫的封面

逼近的瘟疫

[美]劳里·加勒特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10805854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这本如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不已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诉大家: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

反观此书问世的几十年间,艾滋病已从非洲和美国爆发,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住;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卷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 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于中国大地,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命关天。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第二章 健康的转折期——乐观的时代:着手根除疾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泛泛地写了许多场传染病。除了最后一章比较有启发性以外,写作和信息量都比较一般。另外,虽然七十岁的译者很不容易,但因为七十岁体力不支就略过了五个章节不翻译了,也不是很专业吧。
虽然这是一本医学书籍,里面充斥着很多专有名词,但不妨碍任何一位读者的阅读。我们很多人对于近在咫尺的灾难其实是疏忽的,就像SARS过后,人们对于野味的垂涎欲滴并没有因为刚刚过去的疫情而减弱。很多病毒的传播或者说扩散仅仅是因为一个更加适宜的温度或者交换环境而爆发的,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免疫能力更差或者没有免疫能力的宿主身上。曾经在其他灵长类动物或者野生动物身上和谐共生的细菌和病毒接着现当代便捷的交通工具传播开来。甚至说当代更开放的生活方式和不加节制的私欲都成为了病毒和细菌的传播载体。这本书的翻译因为年岁已高所以未能翻译后面的几章,其中有两章分别是关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化和微生物泛滥的,以及生活状况与疾病关系的章节。用这本书里最后的结语就是人类在争夺资源的同时,却无形中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机遇。
瘟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冷漠、愚蠢所致的人祸。
叙述非常精彩,只是删掉的五个章节光看标题都很想读,也是表达观点承续的一个过渡,可惜了
艾滋病那章写得特别详细。译者和出版社因为精力和篇幅的原因征得原著作者同意,删去了五章(五大五章!!),现在书都再版了为何不考虑补上?另外这个再版的版本,书好难闻,一种充满了致命微生物的气息。
非洲一直是各种生命的摇篮,人类就是起源于非洲。各种微生物,更是早早地先于人类,潜伏在非洲的密林深处,其中就包含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等。这些病毒原本对人类无害,或者可以同人类和平相处。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些病毒在某一天突然发生了改变,变得具有攻击性和传染性。造成这些病毒突变的原因,与病毒本身的结构有关,也与人类文明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改变,影响了许多动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动物恰恰是微生物的最大宿主,动物体内的病毒与人类接触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再加上人类性活动的混乱、注射器共用、抗生素滥用、还有全球化交通等现代化文明的发展,新病毒出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悲观地说,病毒是人类的捕食者,而人类反抵抗病毒的有效武器似乎正在逐渐失去作用。
官僚主义是瘟疫的帮凶
在新冠肆虐的当下阅读更有感触,人类可以征服比我们大几十倍的生物,同理微生物也可以征服比自身大亿万倍的人类,这个星球上我们没有谁比谁高贵,甚至还显得很弱小
对covid19来说真是赶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好时候了,传得又快又静默还多变。消灭天花真tm是奇迹。
只是泛谈了一下各种危害性极强的流行病,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空洞,行文凌乱。比《血疫》还要差劲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