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的封面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

赵京华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108058782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汉语学术界第一部对70年代以降日本思想进行翔实、系统描述的专著,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个案研究为中心组合成一幅宏观的历史和理论画面。日本的“后60年代”思潮与中国改革时代的思潮产生于一个历史时期,相互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深刻的区别,本书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过去三十年中国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参照。

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举重若轻地厘清了日本后现代批评的历史线索,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历史分析。这样的考察,不仅展现出日本知识左翼的新面向,也突破了思想史研究惯有的就观念论观念的论说模式。这对于弥补中国学界知识视野的缺失,推动中国批判性理论的讨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赵京华 1957年生于吉林,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自2004年起先后在日本埼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等担任客座研究员。著有《寻找精神家园——周作 人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周氏兄弟与日本》《转向记》; 译著有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世界史的构造》,子安宣邦《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人歌人哭大旗前》等;主编《柄谷行人文集》(全六卷)。

目录
导言:日本后现代主义批评
第1章 在后现代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柄谷行人的前期批评实践
第2章 重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柄谷行人的后期批评实践
第3章 思想史和文化研究视野下的日本与东亚——子安宣邦的近代日本知识考古学
第4章 文本解构、文化政治与真实政治——小森阳一从文本分析到政治介入的历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奔着了解柄谷行人的学说读的……除却柄谷对马克思的解构式阅读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在拥有了对结构主义文本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的认知的情况下,其他三个学者的批判路径倒不太新鲜了,但把对四个学者的引介读下来还是拓展了对后现代—左翼知识分子批判及公共事务介入这股洪流的认知。也是一本对日本昭和-平成时期文学景观和政治事件的绝佳索引。
赵京华在对柄谷行人,子安宣邦,小森阳一与高桥哲哉几位”90年代“日本学人的政治维度进行考量中寻找到了某种共性:恢复理论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及对于民族—资本—国家(在小森阳一那里是日本人—日本语—日本文化的三位一体链条)的反对。日本左翼问题的持续复杂性在于靖国问题—政治神话叙事以及美国占领问题,这意味着日本同样需要被纳入后殖民的研究对象,却又承担政治责任,不被落入加藤典洋式的”自由主义史观“。这在一定方面上走向了后现代日本学者与丸山真男为首的战后旧左派决裂,子安宣邦的知识考古学尝试通过走出批判之中的”近代“视角,并引入一种福柯与萨义德视域下的竹内好。而高桥哲哉通过responsibility将超验的,犹太性的”责任“解构为同他者的关系。书名中的”与“并不恰当,应该是”作为知识左翼的日本后现代“
看了柄谷行人部分,感觉像个导读
被解构的马克思主义会梦见左翼群众运动么
补标,非常非常早的时候看过。给我印象深刻,打开了我的后现代大门。
作为梳理很有价值,大号文献综述。但分析力度感觉总是棋差一招,便是作者学养尚未大成的体现。如果是做思想史研究,这样子是不够的(也是警醒自己)子安看太多了,最喜欢柄谷和高桥吧。。。2022.9.29更新:读出了更多有趣的东西,修正为五星
挺好的梳理。不熟悉柄谷所以那两章看下来有点收获,但还是得读他书才明白在说什么。好处是在世纪末的历史背景下提供一些日本左翼发展线索,和整个左翼史能有个对照。
对日本四位思想家的介绍,兼有对日本后现代-左翼知识界的总结。勾勒出了几位思想家的特色,有鸟瞰之功。柄谷行人、子安宣邦、小森阳一、高桥哲哉,每个人确实都值得琢磨,下了些著作的电子版,有空看一看。日本左翼知识界的行动也蛮有意思,这种“切近的他者”比欧美异邦带来的感受更新奇。总体来说还不错,就是作导读嫌他说的略多,作综述嫌他说的略浅。
有点难,总结的侧重还是有新鲜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