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里八村的封面

十里八村

韩茂莉

出版时间

2017-11-01

ISBN

9787108059215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乡村社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而《十里八村》一书,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而作。它以“十里八村”这一空间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古代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乡村世界。
作者简介
韩茂莉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中心教授,致力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与环境变迁的研究。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参与国际合作。著有《宋代农业地理》等著作,其中“中国历史地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推荐理由
《十里八村》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管理、人口流动、基层治理、婚姻联姻、商业活动以及祭祀文化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乡村社会图景。本书不仅揭示了乡村社会的基本运作机制,还深入探讨了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重要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历史、社会学、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乡村社会变迁的学者
希望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读者
以及对我国古代基层治理体系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总论
一 从本村本土到十里八村
(一)社会与经济力量驱动下的社会空间
(二)社会组织裹挟下的社会空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除了最后一章,总体上还是提供了一些研究框架与认知路径,而水利本身已经复杂到难以纳入“十里八村”范围内,使得这本书对于在更广层面上认识乡村难以起到实质性帮助
车轱辘话来回说。主要是讲农民的活动范围受限于要种地,所以最远跑不过一日内往返的路程,同时这个路程又和地貌有关系,但是这个路程具体到底是5里还是10里还是20里也是有浮动的。贸易的那章提到了中心地理论,但似乎也没有对该理论的突破,只是描述理论中的最低一个层级的状态。不知道最后一章水利管理的讨论在整本书中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算学术性著作,感觉文章结构、研究综述有些模糊,也没有捕捉到闪亮的观点/论述;如果算一本闲书,读起来又有点累。(但是韩老师本人的课还是不错的,感觉这本书所讨论的内容不是她最深耕的领域
回家路上读完了这本写家乡的书,情怀都是有代价的。稍微熟悉一点农村研究的都会觉得这本书没啥新意,材料都很常规,写法也无趣,除了强调“一日内往返”和经常测量距离外,没看出跟“地理”有啥关系。每章的话题,无论是祭祀还是水利,别人都有更好的研究。框架很周正。
和作者一样从来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却对乡土民风充满了认识的热心。山西矗立着千百年来的古建,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它们。
文字利落。多次强调农民的认知与活动空间局限在“一日往返距离”之内。很奇怪没有结语。
本书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从地理上给农村消费划定了一个理想的空间范围,是施坚雅的具象化,也比先行研究更注重农村市场。研究农村消费必读。
写一本近代史的书,用的很多材料竟然只是方志。那个集市和村庄的关系图是给小学生看的吧?史料学素养和外文能力如何识者一眼便可看出,可笑的是这类人除了热衷圈子套路,还习惯晒书架,估计早已迷失在纸堆里咯。
地理视角:传统经济不仅将村民交易空间局限在十里八村的范围内,且营造了不同于中地论基本模式的认知空间。 土地的不动性导致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民行为与认知的有限性,制约着人们的行为空间。
基金项目的产物,过于平面化,不够深入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