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学习考古的封面

学习考古

陈胜前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108059888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探索历史的长河中,考古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位无声的叙述者,通过挖掘尘封的遗迹,为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将考古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作者简介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赴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弗雷德·温道夫和路易斯·宾福德。他专注于考古学理论、思想史、农业起源等领域的研究,并在石器分析、遗址动态解读、史前艺术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推荐理由
《学习考古》一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从考古学的定义、历史、到西方考古学的发展,再到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与前景,全面而细致地剖析了考古学的各个层面。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探讨,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兴趣。
适合哪些人读
对考古学、历史学、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人类起源、社会发展历程的读者
追求学术成长、提升人文素养的读者
对科学探索、知识拓展有热情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20180623 去丽江途中看完的,看的不是很细致。 1.这是一本和考古相关的书,但不是讲考古的知识,而是作者的杂感,既然是杂感,文章就显得有点杂乱无序。 2.作者基本上是持否定中国考古学,全盘褒扬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观点,因为不懂考古学,不好评价,但应该不至于这么样吧。 3.作者一面讲西方学术界的纯粹,同时却又基本否定考据等学问,那些未必都好,理论联系实际也确实重要,但从纯粹的爱好出发,同时结合时代环境的必然,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未尝不是一种治学的态度。 4.这本书后几部分基本是教学生如何准备出国,看来在作者看,学习就一定要到美国,中国教育的问题必须正视,但希望这不是一本给本科生的教材。 5.看了不几页就知道了作者很牛,六年拿美国博士,导师很牛,而且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还在持续的知道作者很牛。
大一读过一遍,只觉得杂。大四了再读一遍,愈发感觉作者的诚恳。等《考古笔记》到手再一起看看🙂
有些观点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文章里,不过这本来就是不同时期的随感集,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考古学的一些坚持。这个特别的“假期”里面,本来想恶补考古学理论和知识,却先遇到了这本绕开学术谈学习的书,有些问题和思考的触动,比直奔主题重要,学习本身是终身的,学习“学习”、学习“思考”也是终身的。作者写得真诚,我也真的受益。
说考古的同时,也在谈人生
内容源于考古,缺不局限于考古。
之前读了2/3,放下一段时间后,这两天努力加餐饭把剩下的读完。感受是陈胜前确实很喜欢考古伦理和哲学;他对学生也是毫无保留,给出不少建议;另外他后面的附录说到喜欢George Gissing的散文,有人在考古工地读过傲慢与偏见,甚至他碎碎念到把折叠椅带到东北出结果扶手太冷了不舒服,我觉得都是好有趣的。略啰嗦一点,是打四星的缘故。像是给自己的学生和朋友的一次总和答辩,体现了老师对效率和沟通同事都很尊重。相信他后面出版的几本书会有更开合的风格,几乎是笃信着。
虽然拉拉杂杂,参差不齐,但就我这外行看来,还是开卷有益。 如果是想从事考古行业的学生,恐怕收获会更大一些。 作者是一个有趣的实在人。
名不副实
笔尖蘸满情感。也许有些学科有些工作可以无兴趣的从事,但是考古学绝对不适合。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