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革故鼎新的封面

革故鼎新

杨天宏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108059901

评分

★★★★★

标签

近代史

书籍介绍
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冲突,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时代。而《革故鼎新》正是这样一部力作,它带领我们走进民国时期,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封的往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时代的变迁。
作者简介
杨天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曾任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历史与旅游学院院长。2003年起在四川大学任教,任教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专攻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涵盖政治、法律、宗教、民族、外交。出版学术著作7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推荐理由
《革故鼎新》通过深入剖析民国时期政治、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民国时代画卷。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对民国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对于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民国时期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中国近现代政治、法律、社会变迁的学者
希望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的公众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转型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绪论: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
上编:“法统”建构与法政体制革故鼎新
“清帝退位诏书”与“五族共和”构建——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
一、“主权”与“统治权”:作为立论基础的概念辨析
二、“禅让”抑“逼宫”:清帝降诏退位的政治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下编给我启发更多
比较注重用史料还原事件,和法学界写的注重解释的不同。其中一两篇旧文章没必要收如,与全书主题不统一,有些内容还前后矛盾。
看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绪论强调政治史研究;代跋强调整体史研究,于我之心有戚戚焉。第一章非常具有雄辩性,驳斥了法学学者关于逊位诏书的研究,但远远不如桑兵的《旭日残阳》一书研究得细致。第二章把民初根本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梳理。北洋政府撤废治外法权的努力,也值得一看。本书最精彩的章节是政党建制与民初政制走向。谈章士钊民初政治思想的逻辑家的政制建构逻辑也值得一看。全书是论文集的结合,可惜的是,全书并未有一贯的系统,章节前后并不串联,也无甚相关,以至于显得较为凌乱。但这些论文可大致反映民国前期法政发展的脉络之一端。
出版一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脱销了
论文集,没必要买,对着目录知网找找就行
谈退位诏书、民初政党和袁世凯「去北洋化」努力的三篇读起来不错。大概认为,退位诏书只是古代衔璧出降的翻版,清点一下版籍、兵民而已;民国政党政治之坏,起于「革命尚未成功」故而要反复革命;袁氏当国之始,一心想要当天下共主,并且建立法制和文官政治,北洋之离散解体这时就开始了。
政治总会是一切事情的理由 分析论证严谨 观点令人信服 序与跋是亮点,体现了杨天宏先生作为老一辈北洋政治史研究者对于北洋政治史研究未来走向的担忧,其身上的作为学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令人动容
2020-3-25 论文集。上编曹锟“贿选”一文以及下编第一篇政党建置一文这两篇最好。总体来说,上编侧重“事实层面”的厘清,下编侧重论,个人觉得上编更好,并且下编有两三篇明显是早年写的,因为在文中也认定曹锟“贿选”这一事实,最起码比上编那篇为曹锟拨乱反正的文章要写得早。我非常欣赏杨氏对司法独立的态度,那篇从司法层面上为曹锟拨乱反正文章的争议也在于此,杨氏坚持以司法层面的证据研究以及“无罪推论”来“重审”曹锟案,许多人认为这毫无意义,我认为是否有意义是仁者见仁的,试问如果在学术上都不能做到“无罪推论”,带着既有陈见去研究,那这种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呢?很大程度上我是为以上那两篇文章打的五星。我认为中华民国前十五年北洋政府史研究佼佼者非杨天宏莫属。 @2021-01-21 19:21:13
正本清源之作。
零零碎碎地读完了,有一个蛮不错的启发,希望能找到资料写出东西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