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的封面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美] 浦安迪 (Andrew H. Plaks)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108060488

评分

★★★★★
书籍介绍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为海外汉学家浦安迪用比较文学方法,就中国经典文本《红楼梦》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析。不同于重视评点的旧式读法,书中引入“原型”与“寓意”的西方文学理论,意欲揭示这部作品的内在思维模型,以及表层叙事背后隐藏的含义。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是因为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二元对立互补( 阴/阳、寒/暑……) 和周期循环往复(五行、四季……)的文化思维模式。钱锺书先生曾向国内学者引介本书,此次为中译本首次出版。

目录
目 录
序言
导语
第一章 中国文学中的原型和神话
第二章 女娲和伏羲的婚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就...完全是面向西方读者的一次写作,虽然他分析得还挺有意思的,但不得不说语言的鸿沟把我们分割到不同的世界吧。
四十多年前的写作,与当时盛行的文学批评观念关系很深。但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强烈感觉,对园林寓意部分的分析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读了将近三分之一放弃,实在晦涩的有点过分了。
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是我觉得很好的一本书,尤其值得注意和吸收的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浦安迪是犹太人,有深厚的欧洲文学文化背景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方法的贯通。用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红楼梦》,别具发现,可作借镜。这种研究好就好在把陌生的拉近,把熟悉的推远,如此便能相互映照。二元补衬和多项周旋是浦安迪对中国文化与《红楼梦》的独到理解,他对中国文化典籍下过一番功夫,不过解释未可尽信。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和文论,若不对本国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精深的钻研和切实的把握,基本只能得出浮皮潦草、空疏浅表的判断和结论。
前两章不出闻一多《伏羲考》、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所述范围。 第六至八章讲“庭园”有启发。“庭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的重要空间,从“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的公开场所,到魏晋时的私人园林,存在一个“庭园大门逐渐关闭”的过程;《上林赋》中的“上林苑”暗喻整个国家的疆域,后来渐渐“萎缩”,存在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梁园、西园是文人雅集、产生文学作品的空间,而这些庭园同时又是被书写的对象(不仅有共时的,也有历时的,后者如作为怀古题材中的金谷园等)。
翻译。。。。。。。。
听书: 解密,妙玉
浦安迪,外国人,红学研究者。 开谈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好似把汉语、文字,汉文字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一切经历经验了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考,找到依托。
补标。作为一位对比较文学、叙事学研究一窍不通的普通红迷读者,两年前仅仅是因为喜欢红楼而发现了这本书。浦安迪先生的比较文学和神话原型研究方法为我打开了看待红楼和中西古典文学的新思路,尤其是前四章我反复读了数遍,受益匪浅。后来读到北大之前出版的他的《中国叙事学》,发现这些观点基本都提到了,只不过《中国叙事学》还欠缺像本书这样的关于红楼的文本细读。 BTW. (软广预警)个人觉得西方寓言和庭园部分对我是最难的,有很多诗歌引文完全没读过,这里也给莎学博士Bunny带的十四行诗共读打个广告,共读会读莎翁诗歌全集还有斯宾塞、锡德尼等人的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听Bunny讲英国文学 ”公号找🐰报名哈。
涉及到文学理论的部分翻译得惨不忍睹,连基本通顺都做不到,有的句子必须在脑中还原成英文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