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鼏宅禹迹的封面

鼏宅禹迹

孙庆伟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10806122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持旗帜鲜明的“信古”立场,是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作者采用“历史语境下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夏代的王世、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从而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历史背景;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头文化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夏文化的开端和终结(即夏商分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夏文化应该包括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并通过对夏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属性做出新的判断,从而更为准确细致地理解夏文化的内涵。

孙庆伟,男,生于1970年,1988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出版有《周代用玉制度研究》、《追迹三代》、《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等专著。

目录
前言 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 · 1
壹 夏史考索 · 1
第一节 系年 · 3
第二节 都邑 · 29
第三节 族氏 · 47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夏“文字发现之前,发现任何考古遗迹都很难定名为”夏“文化,何谈夏王朝信史?
拼凑很强。考古学在没有确定情况下何谈重建。。还不如老实讲点确定的东西。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考古,历史学都一样。现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罗列再多夏朝文献,跟考古能直接挂上么?两张皮。这点上我更喜欢许宏老实承认局限性。
先看了后记和前言,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非常喜欢邹衡的那句话——“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但从前言后记来看,似乎作者是“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相信它”。
阅读此书真是一种享受,仿若遥望老干部耍单口相声。导言劈头盖脸一句:「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那谁说严肃?当然是作者啦!问先生怎么重建夏代信史,答曰「相信」。问先生为何相信,答曰「考古人的责任与使命」。问先生新证据几多、如何证明,答曰「换个角度看证据」。问先生,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是二重证据法吗?先生摇头说,比那个高级多了,这是自由心证法。由此大功便成,信史重建。附自由心证法使用指南:一、选择相信;二、修改定义;三、列举已有材料;四、证毕。
引经据典,资料翔实。但逻辑有问题,虽然我是个外行,也能看出:既然书中承认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何有“信史”一说
“我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坚信以《史记》为代表的古史框架基本是可信的。”司马迁是你爹吗?😂孙校长大可不必如此。还有“三位老师素来谨严,当面从无溢美之词,但从他人处知道老师们对我其实颇多褒奖。”“在此氛围之下,各位年轻同学也都一心向学,俨然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气象。”正文写的一塌糊涂,只有后记是个确实幽默的笑话集。
很详实的夏朝“历史”,诚意满满...分数为何如此之低?捕风捉影又如何?本来就是没有文字的年代,硬要人家“严密论证”...没有难道就不能科普知识吗?试问有多少华夏子孙了解华夏之源?“陶寺是尧都,二里头是夏墟”没有证据,但不妨碍观点阐述,你信你的,我看我的..力荐此书!
夏史探索的綜述節點。第一章或稱夏代簡史,可以入門。
一分证据说十分话,这就是考古学最危险的所在。
看了作者和许宏的辩论视频,就把书买来读了,怎么说呢,体例似是想模仿徐旭生先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但实际写成了一部文史和考古资料的汇编,无甚新意。虽然我坚信“夏”的存在,但目前还是倾向于许老师“二里头极有可能是夏,最有可能是夏,但不能肯定它就是夏”的说法,所以还是希望考古尽快取得突破,真正将夏变成“信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