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献学读书记的封面

文献学读书记

乔秀岩

出版时间

2018-08-31

ISBN

9787108061607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本书集合了十七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与文献打交道的点滴展现,既有对古籍整理的学理研究,也有对经眼作品的品评判断;既有学者科学、审慎的角度,也记录下了研究、出版古籍过程中可爱美好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他们学术生命最好的展现,也是我们有效了解古籍版本、古籍整理知识的不二参考。

目录
理解版本的方法与效用
版本的缺环或历史概念的形成
古籍整理中的存真标准问题
古籍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旧京书影/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出版说明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的是“为读书而读书”的典型,非功利而超然自乐亦是一种天地。挖改痕迹等版面细节可以“读”,版本错字可以“读”,仔细探讨这些现象的所以然,真可以“读”出名堂来。读本本来期待读者自己动手校读,这样才有“读书”的乐趣。刻意编出“无误”的文本,期待众人学习,那是政治宣传,离“读书”最远了。重印时的窜改,他们的本意是“改正”,但他们用后世即当时的规范意识来“改正”,自然要偏离古书的早期面目,所以古书只能越校越糟,是必然的道理。我们“读书”,除了写文章发表心得外,也为自己编辑适合“读”的书。我对自己写文章、编书的要求目标是:要好玩,要创造,要永久。很多人读书,从书中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作为自己思考的材料,这是作为手段的读书。我们的读书是目的,我们为读书而读书,要知道这部书这一句甚至这一字这一笔画的所以然
十年前在网上看到小乔《古籍整理的理论与实践》,打印出来阅读,真如醍醐灌顶一般,后来陆续读到小乔的其他文字,都有相似的快感。三四年前买到台版《北京读经说记》,快读一过,如对故人。之后又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中次第读到新的文章。本次阅读,部分文字已经是第三第四次见面了,新知旧雨萃于一编,快哉。
感喟,乔老师与叶老师“编书”背后的良苦用心。通过细致比核,结合先印本、后印本的情况,为一部书的多个藏本的每一页进行逐一的版片比核,分析原刻、修版、补版的情况(乃至推版、配补板片);抑或通过现有的两个传本,考索祖本可能的面貌,探寻版本与递修的详情——每一个案例都让人击节。同时,通过版本学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来考量,一部书如何化身千百,影印本底本选何,影印本编排体例、乃至呈现出板片的对比来,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到。在同一部书有多个胶卷、胶片可供采择时,亦不避艰难地逐一选择恰当的影印底本,以期保存更全面的版本、批校信息——通常,自己读的更多的影印本,往往是在毫无版本调查的情况下,随机择取一个图书馆馆藏影印底本,版本的来龙去脉、书籍的聚散纷争,类似馆藏的印次先后等,都罕见交流…
讨论的对象和方法都完全不懂,打分只是比较字面意义的“学习中”
古籍整理的心得。
中国文献学研究参考书目。
是读书的一种范例
还是看个热闹而已,就自己那点贫乏的文献学知识,委实是看不懂。
非常有趣!桥本秀美老师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充满了干货和吐槽。又再再再次激发了我对文献学的热忱。
书名很轻松,其实是文献学论文合集。过于专业,非行内人看很难,很枯燥,爱好者没太大必要看。 虽然作者说文献学很好玩,但看完更觉得一点也不好玩,是板凳坐穿的学科,是用爱发电…… 杂感: 没有绝对完美的版本,只有相对更好的版本。 任何经典都值得怀疑,它们不是定论,而是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