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昨日的世界的封面

昨日的世界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时间

2018-06-01

ISBN

978710806202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不过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写这些并非由于我很重要,而是想记下那个时代”。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一战”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一战”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象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出于绝望”,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我一生的历史”,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的义务。

本书写于1939-1940年,出版于作者离世两年之后。

本书是三联书店茨威格人物传记丛书之一,译者依德国费舍尔出版社版本,对原译做了大量校订修改工作,并对人名、地名及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做了注释。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在维也纳出生,自1919年至1933年生活在奥地利萨尔茨堡,1934年迁居英国,1940年获得英国国籍,随后在巴黎、纽约、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短期逗留,做巡回演讲。1941年到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后移居巴西度假胜地彼得罗波利斯,1942年2月22日在该地和妻子一起自尽。

茨威格早年作为一个翻译家和诗人开始其文学生涯,翻译法语诗人艾米尔·维尔哈伦等人的诗作,1901年出版自己第一本诗集《银弦集》。他创作的小说和撰写的人物传记以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脍炙人口,在读者中的魅力经久不衰。在他身后于(1942)出版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世人了解欧洲文化的经典名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太平世界
第二章 上个世纪的学校
第三章 情窦初开
第四章 大学生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评分仅针对此版本 极差 用纸毛糙 切边不齐 虽然是锁线 但是没锁好 三联怎么会允许这种书出来 真是砸牌子 请记住这个印刷厂 北京市松园印刷有限公司
既是作家对昨日的追忆,也是黄金时代与两次世界大战的私人记录。少年与青年时代的的美好更衬托出中年以后大战的苦痛与残酷。全书在流亡截止,结尾保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化作了告别昨日,告别世界的绝望(参考《茨威格在巴西》)。文中在苏俄的短暂停留的几页记录与对弗朗哥西班牙的一瞥可见茨威格作为历史作家的敏锐与清醒,相较而言最近读的聂鲁达简直宛如盲人,当然,本身作为偶像的聂鲁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圣像破坏者吧?
茨威格说,我们都已陷入一个群情激愤、人人歇斯底里的时代,放眼当下,我们又何尝不是?开头读了好几次才读进去,读的很煎熬,一开始不太适应茨威格的文风,但到大学之后,随着时局的变化,文本越来越有张力,在一战之后通货膨胀的描述中达到阅读快感的顶峰;对大时代变化的认识还要着眼在具体人物事件身上,高中世界历史与茨威格的经历恰恰互为对照,补全个人历史认知;对一战之前欧洲繁荣的世界主义趋势有了深刻认识,原来还有那样的时代,或者说在那时候就达到那样的高度,自由主义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对照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更令人感慨。茨威格自身的经历很有特点,最后选择自杀与王国维五十之年义无再辱颇有可堪对照之处;今时今日如此时局读此书,颇有戚戚之感,民族主义祸害之深,大有剜心之痛。
可以和《爱与黑暗的故事》连起来读,属于感情绵密,才华横溢而又处在时代漩涡中的悲情男人
真是各种情绪萦绕在心间,本来想给装帧扣一星但也终究是不忍。出版社虽然采用了轻型纸,但装订是什么鬼,怎么可以这么难翻!
扔垃圾
一个经历过动荡时代的名人,所见所闻所思比干巴巴的历史更能深入人心,觉得茨威格前面15章都能保持平和的口吻来叙述,但读到最后犹太人遭驱逐遭迫害时,几页的质问力透纸背,那种疑惑不甘愤怒绝望呼之欲出。
一战前的欧洲有多美好,读到二战的那几章就有多沉痛。而更沉痛的在于,这本书中的某些事情,依旧在今日的现实中重演。我们能与这本书有如此共鸣,正是因为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的“昨日的世界”。另外,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趟种草之旅,看完购物车加了一堆欧洲文学…
很喜欢茨威格的这本传记,昨日的世界,今日的回忆。茨威格说:“我们都已陷入一个群情激愤、人人歇斯底里的时代。放眼当下,我们又何尝不是?
一部回忆录,半本自传记,个人与时代,互相有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