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的封面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邓晓芒

出版时间

2019-03-31

ISBN

9787108062468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余年来的经典课程,由哲学系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一古典哲学传统与西方现代哲学,特别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新思路进行了融合,并致力于使学生们意识到,现代西方哲学并未与“古典”哲学脱离,而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古典哲学中的精华得以展现自身生命的全部潜能。本次再版,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体修订,并补全了原“第十三讲”中未完成部分,使讲稿拥有了更完整的面貌。

目录
第三版序言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 论历史感
——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的地方看起来神棍,但仔细琢磨不无道理。作者的问题感很准,对文化的把捉很深刻,所以即使细节上多有粗糙之处,论述的方向总归没错。这种态度在学术上可能不太严谨,但就思维的意向性而言超越许多学院派知识分子。基底还是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十四篇文章的核心要旨,就是在这样一个基底之上生发,基于一种“哲学”的立场,捍卫、引入我们的文明中本没有的、自由思考的精神。在这个语境下就不难理解其对中国思想的某些批判。
中西哲学对比颇有见地,但我对所谓的现象学的意义追求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这一套实在不敢苟同,人各有志。
201912打卡。根据研究生班讲课录音整理的书,外行读起来并不费力,可能邓老多是站在中西比较的角度,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可能由于课堂开放,有外系外校的旁听,作者加了一些生活经历,“接地气”。有几讲都是当时发表过的内容,转成了讲稿,还是比较容易提炼,初版距今已经十多年,不知作者每次开这门课内容变化大不大。
比较口语话,讲的也比较浅,四十万字不到一天就看完了。中西辩证法的差异(中方强调对立,没有自由的自否定),火的西方,气的中国的隐喻非常好(隐喻了东方的整体主义,被动的,反语言的特征)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这些值得看看,当然邓大部分情况下谈中哲不是特别严谨。
虽然啰嗦,但还是让我学到了一些…… (微信读书
读过,记录
磨磨蹭蹭终于看完了,希望下次读它的时候不要太远。
讲得还是很透彻的,每个概念会娓娓道来,逐层分析,所以会有很深的印象。但是由于讲课实录的原因,琐碎的话太多了,看起来就有点费劲,不适合通篇逐字细读,还是要有针对性地略读+细读相结合
有些观点不是很赞同。
第八讲。西方文明真的太太太璀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