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人性的西方幻象的封面

人性的西方幻象

[美]马歇尔·萨林斯 著

出版时间

2019-02-28

ISBN

978710806314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精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林斯的三篇论文,由王铭铭教授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为萨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讲座的演说,关注的是太平洋群岛及其近邻亚美大陆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的“冲击”,西方物品和西方人如何被整合成了本土权力。

《甜蜜的悲哀》这篇长文的主题是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背后的远古宇宙观背景,萨林斯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在人类学界以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如“罪恶”“需求”“权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指出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灵困扰: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兽性的奴仆。萨林斯认为这种观念不过是一种幻象,这一幻象同样起源于文化,而通过修昔底德、霍布斯和约翰·亚当斯之间有趣的政治哲学关联,我们可以勾画出西方人在解决人性本恶这一基本命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而上学。

当亚洲于18世纪进入欧洲的意识当中时,它马上就被当成了治疗剂。作为香料和毒品、美食与养生之地,东方,一如德米尼所言,不仅以其绚烂的外表让欧洲目眩神迷,也是潜入整个欧洲躯体的一种存在。——《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

身体必须以特别强烈且非常痛苦的方式承载社会结构。这就是我想在《甜蜜与权力》的考古学中提出的论点。在西方历史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人们对一切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看法,都一度通过个人快乐和痛苦的美妙转喻而在常识和哲学层面上得以表达考察。——《甜蜜的悲哀》

西方文明建立在一个对于人性的顽固而错误的看法之上。对不起,请原谅;这不过是一个错误而已。但这种对人性的错误观点危及我们的存在,这倒可能是真的。——《人性的西方幻象》

马歇尔·萨林斯 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文化与实践理性》以及《历史之岛》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目录
目 录
编选说明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世界体系”中的泛太平洋板块
发展人经济学
中国贸易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萨林斯的三篇代表作。贯彻人类学方法和思路下的观念史和酣畅淋漓的批判。 王铭铭写的附录比较有价值。
在现代社会日常与学术话语中都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实际上具有同一种起源:即源于犹太教-基督教的性恶论。这一人性观以表明上不同甚至相反的面貌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绽出”,在经济领域化身为现代资本主义及其对人与自然所造成的巨大伤害的观念基础,在政治领域则以民主-专制的二元区分开展出长久辩论。而由于其本质中潜藏的侵略性和自我合法化能力,以人性本恶为根基的观念已经随着所谓“现代化”进程侵入到西方以外的广大区域。就现代中国文化领域的现状来说,西方宇宙观主导下的观念脉络帮助我逐渐意识到,在如今的中国已然混乱不堪的文化观念集合中,有哪一些是曾经属于我们自己的。显然,它们难以在与资本主义诸观念的竞争中取胜。但至少在人性观的定位下,被利益重定义的“真实”以及道德传统才能够回归本真。
如果我思故我在的话,我承认文化先于自然,那么人在既定的文化传统中形成了自身,是传统给予了我们肉体需求和满足的模式。人对生活的看法并不是由特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相反,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文化)决定着人们物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事物与观念、价值观及利益一样,是文化的建构物。荣誉、贪梦、权势、爱情、恐惧,这些是行动的动机,但它们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由十分不同的文化形式来界定和再现的。
第一篇“资本主义诸宇宙观”最清晰,而且和《末日松茸》中“地方性提供意义,资本作为翻译媒介在转义中谋取利益”,以及“对文化(萨林斯)或自然(末日松茸)的干扰可以被挪用(萨林斯),甚至产生好的作用”的洞见十分对接。第二篇“甜蜜的悲哀”很有洞见而且隐藏的脉络有厚实内容为基础(芝大西方思想课的缩写),第三篇拉杂太多而且目的性太强,方法论上有些立不住脚,更像是一篇古典著作阅读随感(第三篇随意到甚至没有参考文献)。
人类学家的脑洞有时候真的是很清奇,好多想不到的东西都能给你扯出个一二三来。但有时候又不能不感叹,人类学对于西方本身的反思真的是狠到骨子里去了。人类学为什么对现代性价值观世界观这么反感啊? 说实话这本书在骨子里和列奥·斯特劳斯对于现代性批判没什么两样……极端左派和极端右派一体两面。同样是从霍布斯追溯到西方犹太-基督传统,然后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和经济秩序一锅端了。惊叹一句极端也有深刻之余,也不免对出路和前景多几分怀疑
用人类学的思路来梳理西方哲学史,归根结底说白了就是基督教的原罪思想是傻逼,啊这点我还挺同意的,但不破不立,打破西方的人性幻象之后立的又是啥呢?老实说我没怎么看出来。
第一遍读,只觉得作者很武断
二手文献,没有《历史之岛》扎实,《甜蜜的悲哀》和《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都和西敏司沃尔夫对话,先批沃尔夫没有突破世界体系淡忘边缘者主体性的毛病再批霍布斯和福柯太看重权力,因此甜蜜背后并非西敏司认为的权力,甚至权力只是甜蜜(趋利避害)的表皮,而里子是(作为宇宙观的)自卑啜泣人类在需求中无限挣扎的悲哀,似乎萨林斯来回重复的只有一句话,基于神学的近代政治哲学只是一种宇宙观,茶叶和糖的资本主义体系治疗不了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