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科学作为天职的封面

科学作为天职

李猛 编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108063151

评分

★★★★★

标签

科学

目录
编者说明
科学作为天职 马克斯·韦伯著 李康译
I 韦伯与他的时代 吉砚茹译
科学的天职 卡勒尔
科学的革命 特洛尔奇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山赠书 虽然韦伯代表了现代学术精神,但没多少感触
现代学者需要面对体制化和专业化对人的桎梏。体制化是国家通过课题、项目、职称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干预、指导学术的发展,专业化是学术的规范和专业的边界形成对学者的“规训”。韦伯以及各位老师提供对抗的方式也许带有一些非理性的色彩,在课题项目发论文为王的时代,坚守一些不认同和不随大流,在人人都只敢在自己专业领域发声的时代,热情的推动跨学科的、打破学术壁垒的对话,踏踏实实的一点点做,相信心理上的成就和快乐会大于取得体制上成功的快乐。p.s田作为年轻学者面临很多实在的问题,很多话都不敢说,跟其他文章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天职”、“信仰”一类的词,难免本身就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对于学术事业,韦伯自己无疑是具有奉献乃至牺牲精神的人,这与他对理智、诚实的强调并不矛盾。在他看来,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最根本的自我约束。总的来说,对任何时代而言,现实都不是那么美好。所以,先认识清楚自己,了解清楚行业,然后做好苦修的准备。
“人类历史不会注定通向和平与幸福,在这一未知未来的门口处是‘放弃一切希望’”——我真爱这份绝望。当然,我更爱认清这绝望的清明,及其随后承担自己的选择、担当自己的责任。“这就是理性化,为了不受局促人生之苦,获得行动的力量,与理智化签订的契约...是它的魔力,使现代的职业人装备了前所未有的法术,变革性的塑造了他的伦理小世界,并由此推动职业的经营,变革社会的大世界。然而职业人一开始就承诺,他永远不会停下来...因为他知道他的一切力量都来自于这永不止息的行动的义务...专家没有精神,纵欲者没有心灵...对于这个虚无的‘末人的文明发展’,唯一能避免毁灭的道路,是学会用心品尝的智慧,在每天重新争取自由与生存的同胞中,才有机会品尝‘最高的瞬间’,而不会让尘世时日的痕迹最终消散在理性化的永劫中。”
只有在这个机器的轰鸣声不得不沉默的地方,我们才能捕捉到人性最微弱的声音。
如果认为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那么韦伯对于学术还是有追求的。现在的情况更像,学术生活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普通工作。
仔细读了两遍原文和猛大的评述,其它只是过了一遍,之后找来钱永祥的译本后还会对照着再读。韦伯演讲后对雅斯贝尔斯说的“这取决于你能承受多少”是引用了尼采《善恶的彼岸》里的“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其精神强度的检验”,同样,里尔克也曾写过类似的诗句“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我打算将这两句赠送给正走在学术之路上的自己。
韦伯的伟大在于深刻揭示出作为西方理智化进程结果的现代世界的虚无与矛盾,技术无法解决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怎样的生活、文明来替代现在这个世界呢?
不仅作为《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另一译本,更重要是拓展了大量兼具学术严肃性和情感真挚性的评论文章。他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看似是错位的时空,实则是相承的命运,原来过往未化烟云而散去,却转身成为今人而鸣的警钟。在官僚化和理性化的浪潮中,当历史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仿佛又看到了韦伯的身影和他那坚定的眼神,还哪管“生前千载已逝,身后寂寞千年”。
总觉得他们把事情搞复杂了。通过笛卡尔的怀疑后撤进行发生学考察,再通过后期维的语言游戏再一步后撤,然后走谱系学似乎是另一条路。但跟猛大聊的时候他认为我这种走法走向“神秘主义”(?)我还想的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