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上海Memory的封面

上海Memory

程乃珊

出版时间

2018-08-01

ISBN

978710806343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她爱吃,闻到糖炒栗子的香味就迈不开腿;赶时髦,动乱年代也要用废电线圈烫头发;追爱豆,追到比弗利山庄与格里高利•派克拥抱合影……她生于1946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却比谁都贴近今天的年轻人。她是上海的女儿,或者说她就是上海,在时代的新旧交替间看似驯顺,又有固执的坚守,外圆内方,自得其乐。于是,笔下流出的文字……,寻常巷弄蛰伏着传奇,别具强盛的生趣。尽管离去已5年,她关于生活的那股子热腾劲,依然在纸面上兴致勃勃,感染着做书和读书的人。

名人推荐

将程乃珊和其他都市描摹比较,我的意见是,程乃珊不可替代。不只材料拥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文学营养的品质差异。

——作家 王安忆

程乃珊是上海的女儿,上海哺育了程乃珊,她也以自己的充满感情的个性文字,回报了这座城市。

——作家 赵丽宏

对乃珊而言,书房乃是战场,是其生命的维系。她每日躲进狭小的书房,奋笔疾书,拼尽剩余一点气力,说尽留存于大脑中有关老上海的悲欢离合。

——主持人 曹可凡

20世纪80年代,程乃珊、王安忆和王小鹰是上海青年女作家的三鼎甲……我与不少北方的作家朋友谈起上海文学创作时,他们都把读程乃珊作为了解他们心目中的上海影像的途径。

——学者 陈思和

强烈的自觉,使她成为新世纪以来,发掘、传播老上海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很重要也很有影响的作家……她翻箱倒柜地在上海历史旧箱子的角角落落里,发掘着具有文脉意味的各种器物、习俗、细节。

——文艺评论家 毛时安

程乃珊(1946—2013),上海女作家代表人物。创作多根植上海本土,取材于独特的时代背景、家族故事与人生境遇,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上海文化中很生动的两种质素——老克勒文化与小市民生活。代表作有《上海Lady》《上海Taste》《远去的声音》等。

翻译过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代表作《喜福会》

目录
目录
总序/王安忆
老辰光
肖照
搓麻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口气读完了,这个过程中,脑子里不断出现一个繁华的十里洋场,城市的记忆是由人塑造的,能感觉到作者的真诚和对上海的喜爱,这本书充满了生动的真实的发生于这个城市的故事,微小但是又温暖,它们为上海这个城市建构了骨架和血肉,实实在在的。
前半截比较好 后半截势利市侩的东西又出来了
一般,看多了容易审美疲劳,讲的都是昔日的荣光。
前面还行 后面上海人的势利眼又出来了
第一篇最有味道
想穿越回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看看那时的上海,感觉会比现在的上海要“有趣 独特”。
像是程女士写给自己的回忆,倒马桶等非常生活化。读到后面就无趣,我的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共情,其次觉得车轱辘话来回说。
很喜欢,想家了。
虽然免不了对老上海荣光的推崇和自傲,但别的作家若能把故乡文化写得如此生动深入,东南西北各个城市何愁写不好?
海派的温情,想到梦花街、三玛璐、炸猪排和红光理发店。从石库门弄堂走进人家后门,爬上嘎吱嘎吱木楼梯深处的亭子间,下楼看墙边斜靠着半扇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