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的封面

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

和文凯

出版时间

2023-12-01

ISBN

9787108063649

评分

★★★★★
书籍介绍

美国社会学学会巴灵顿•摩尔著作奖获奖作品

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深度结合之作

深入比较中英日三国财政制度转型的历史进程,回应大分流问题

本书从财政制度发展的角度切入“大分流”这一重大问题,选取英国内战后的十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时期三个关键时段进行深度的比较历史分析,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框架,探讨三个国家如何借助克服财政危机,从而实现了(或未能实现)财政制度的转型。全书融合了西方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丰富的一手史料和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对政治学、近代史和日本史研究都具有启发性。

--

现代财政国家的出现给政治经济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政府集中管理税收,将其作为资本从市场调动长期金融资源,极大增强了国家能力,显著提高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效率。

本书聚焦现代财政国家的制度建设路径,细致比较、分析中英日三个国家在制度发展关键期(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中国)的具体历史过程。各国当政者面对既有公共财政系统的崩溃,积极找寻解决财政亏损问题的方案,并在税收办法、信用体系等方面展开多种尝试。最终,英国和日本从其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成功开发出公共财政工具,确立了现代财政国家制度,为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而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却未能成功。作者以宏阔的视野、新颖的框架、扎实的史料回应了“大分流”的问题,对清政府未能实现财政转型的解释极富洞察力。

和文凯,196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清华大学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家形成,比较政治学, 历史社会学,和比较历史分析。著有Paths toward the Modern Fiscal State: England, Japan and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ublic Interest and State Legitimation: Early Modern England, Japan, and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目录
序言
导言
现代财政国家
国家与市场发展
现代财政国家的重要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相当不错。喜欢史类的经济史。methodology discussions also inspire in a much boarder way. left open in the part of how fiscal state enhances future divergence, prob bcs there r set conclusions; should dig more. i do agree how euro centric views like wars and representation should not be center of all analysis; feels like PR. finally someone said sth new.
乱写几点感受吧:1.虽然是比较研究,但是从导言到结论都能看出作者的关切在中国。从这种关切来看的话,中国部分写得有点少了,英国和日本部分占比多了。不过从这是以博士论文为基础来看,似乎只能这样安排。又又又,既然改成书来出版,其实也可以英国日本部分再略一些,中国那部分再丰富一些。2. 好标准的立题和解题,标准到读完导论和第一章,后面用逻辑去框,就知道写的什么,标准得很规范,严格,有逻辑,但是难有惊喜。3. 基于2,没有时间的话,读导论、第一章和结论,就得到主干了,然后还想读,再读写中国的两章,大概也差不多了。4. 我还是想给5星,是作者的关切,作者的写作和思考,都肯定值得的啦,还有就是好想多看到这方面的更多的研究,
《通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路径》选择的是转型时期的英国、日本和中国,作者从特征上为现代财政国家作了界定,如中央政府对税金的集中征收,此税收能从市场中获得长期的金融资源。在迈向这个目标的路上,三个国家都遭遇结构性财政危机,传统的财政制度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如经历 了1600年至1630年财政危机的英国,在1642年爆发内战;经历了1820年至1860年财政危机的日本,在1868年发生了明治维新;经历了1820年至1840年财政危机的清代中国,在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作者和文凯以比较历史的视野进入经济史,对三个国家的危机、策略和结果加以制度性分析。不同的“信贷危机”和“社会经济条件”引向了不同的结果,而无论是英国和日本的成功还是清政府的失败,都表明这是一条通往现代财政国家的曲折之路。
转型成为现代财政国家既需要有利于改革推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财政集权化与间接税征收的社会经济条件)也需要特定时期的财政危机(以出现发起改革的动机)。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本作採比較分析法,臚列英日華異代財政結構,以近世歐陸fiscal/tax state為終極依歸,或曰勉強,至少完全忽視了天朝的大陸性格——China proper與滿蒙回藏諸部的二元帝國體系,太平天國及捻軍更加撕裂本部南北,金融障礙,層疊參差,即便如此,民間興起之票號(Shanxi bank)網絡,卻逆勢轉進,完成天朝特色的分散式財政創新,左公收復新疆、清法戰爭、北洋海軍初建等端賴於此,洋務生發,同治中興遂由此成也。殆後庚子東南互保、北洋混戰,亦不乏渠影跡。作者負笈海外十餘年,似仍未脫去幾十年普羅主義滌盪餘波,株守「大分流」陳構,看三國,替古人流淚,恨駑馬,不能的廬,一躍檀溪。夫精裝素貞,頁面滑順,捧讀適甚也。
三星半 2024.1.18-1.28 书里认为成为现代财政国家有两个条件:集中的税收制度和良好的信用。用为什么英国 日本可以成为现代财政国家,而清政府不可以这个问题让我对整本书很好奇。读完之后发现这里面的区别是——是否存在侵略战争。。emm但是这只是一篇博士论文,依旧觉得好牛掰!p.s 日本的那两章这时候读来有些微妙的感觉
作者认为,现代财政国家的基本特征是集中征管税收并将其作为资本从市场调动长期金融资源,以极大增强政府的支付能力。 中国在清朝中后期未能从传统财政国家转型为现代财政国家,原因就在于信用危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正向互动未能建立,二者明显错位。咸丰年间,户部发行银票、铜钞,新生的纸币面临信用危机,促成户部集中税收征管的动力,但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内部交通、金融体系几乎完全崩溃,国家少有的储备银、铜钱未能支撑纸币长期成功流通,也造成朝廷不得不在军事、财政等方面下放更多权力至督抚、州县,旧有税种和新型税种(厘金)难以实现集中化征管。当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发行纸币和集中化征管税收的外部条件具备时,又没有强大的危机促成清廷变革,且咸丰年间纸币发行的失败,让户部心有余悸,再也不敢乱折腾。
补标
学究气较强。用“财政”去支撑国家长期信贷,居然是现代财政国家的典型特征,孤陋寡闻了我。 另,关键节点在政治学中的讨论是比较多的,用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上来,是陶然老师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