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拓跋史探的封面

拓跋史探

田余庆

出版时间

2019-01-01

ISBN

9787108063960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魏拓跋部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其历史的研究,往往被局限于政治斗争和皇权变迁。而《拓跋史探》一书,通过细致的史料梳理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拓跋部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演变和社会发展,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田余庆,1924年出生于北京大学,是著名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专家。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致力于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代表作包括《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和《拓跋史探》等,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理由
《拓跋史探》一书以严谨的史学态度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北魏拓跋部的历史,特别是“子贵母死”这一残酷的皇位继承制度。该书不仅提供了关于北魏历史的丰富信息,还揭示了拓跋部从部落联盟向专制国家转变过程中的复杂历史进程。对于对北魏历史、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北魏历史和民族融合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者
对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爱好者和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前 言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
——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经典著作,与北魏平城时代可以参照,当然也可以和张金龙的论述比对,北魏史相对冷门,确实难度很高,但很有意义
“当途者既贪求国史之誉,又深畏国史之毁;既不能不标榜直笔实录,又吹毛求疵于直笔实录之中。风气积久,洗之愈难。不止是帝王干预修史,连权势之辈都想利用国史巩固家族地位,多求史官为先人作佳传。这就是《史通·直书》所说史臣也只有“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魏收的一部《魏书》,虽不远于是非,但亦难说清正,未行时已屡见纠纷,刊布后更被指责为“秽史”。宋人刘恕等在进其所校定的魏收书中评此书取舍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所以,历代学者屡起为魏收“辨诬”而又难辨明白。在我看来,这也是北魏史风污染的一种必然的后果。今之视古如此,后之视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继《北魏平城时代》之后读的这本,内容结合比较紧密,互相参考很有价值,相比之下,《平城时代》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而田余庆老先生对史料的挖掘则更加细腻,从细节出发把控全局,探讨了离散诸部和子贵母死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推断出了六镇之乱、崔浩之死与离散诸部的前因后果,由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田余庆对道武帝的残忍和文明太后的擅权之路颇有微词。而后最让人耐人寻味的还是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作为历史上各自强盛一时的民族,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碰撞和融合,这种共生关系构成了北魏长期稳定的民族基础。
Paradigm.
田老在个别问题上的想象力超越了资料的解释极限。
考证翔实,征引丰富。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起立体的拓跋早期历史。子贵母死的分析实在精彩。
逻辑严谨,问题分析讨论基于史料,挖掘地十分深刻。奈何本人水平有限,大部分内容领略有限。
道武杀邓渊,太武杀崔浩,直笔写史者杀光光,风象所及,催生出魏收的一部秽史来。 “在我看来,这也是北魏史风污染的一种必然的后果。今之视古如此,后之视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此一段文字,本书就已经值得五星好评了。
虽然田余庆老师自谦“衰年涉入拓跋史题,甚感力不从心,步履维艰”,但从本书可以看到史家的广阔视野和敏锐眼光是如何弥补史料的不足、对已知史料的透彻分析和反复比勘是如何增进对历史认识的。拓跋氏“自蛮夷入华夏”的过程印证了“文明孕育于野蛮”,而放到今时今日,“和平缔造自战争”大概是最好的注解与互文。
所谓大家名作,就是不求炫博,用的材料几乎都是诸史和《通鉴》,偏能钩玄提要,把事情不疾不徐地给讲清楚。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