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的封面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苏秉琦

出版时间

2019-10-01

ISBN

9787108066251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苏秉琦作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其主要学术贡献集中在三本书之中。除了《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和《华人•中国人•龙的传人》之外,《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是他在探索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起源过程中的回顾和心得,也是集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书,还是一本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知识大众的通俗读物。书中包含了苏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中国六大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三部曲”和“发展模式三类型”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理论;以及90年代初提出世界性的中国考古学。对于今天的考古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目录
开头的话
一、两个怪圈
二、学读“天书”
三、解悟与顿悟
四、“条块”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花了三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之前看电子版还是不太舒畅,特意买了纸质版。葛兆光的“中国三部曲”经常引用此书,当然对于其中许多考古学术语绝对是不懂的,但是可以略过,而直面条块与满天星斗(这也正是葛所在意的)。大一统与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这两个怪圈绝非仅考古学面临(后者暂时略过,主要是第一点)。既然文明起源可以是满天星斗,为什么在后来的帝国时代要执着于唯我独尊?然而在现实的学术讨论中,质疑大一统往往被联系到某些不好的政治意图。苏秉琦十分赞赏满洲人的渔猎文化,认为长城到承德避暑山庄的转变至关重要,后者正是新清史学者眼中的内陆亚洲帝国之都。当进入六大区系的论述时,苏秉琦总是在每一区系的最后点出其作为通道的作用,沿海的三大区系面向海洋,内陆的三大区系沟通欧亚,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熔炉,不同的文明在此交汇。
感觉挺基础的
不错,对考古学受ma的影响的反思,并且有针对中国考古现状来构建一个框架的想法。
200228在得到听这本书。一本考古学著作,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推翻了不同于传统的“中原中心论”,提出了“满天星斗论”。这本书也是考古学泰斗苏秉琦的绝笔之作。200228年轻的学者继续在苏秉琦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提出了满天星斗→月明星稀→皓月当空。
对满天星斗说的分析客观、论据详实。但文化自信主流大概很难修正
满天星斗。
考古学入门必读的作品
把类型学做到了极致,六大区三部曲的时空划分给我理清了一些思路,苏先生一生学术成果凝华而成的小书,不读不是中国人。
4.5星。大家小书,要言不烦,火花不断,属于考古学名著、历史文献、苏老理论实践回顾和入门科普了,于人生边上和世纪之交的总结与展望,给新世纪“世界的中国考古学”搭了最有影响力的指导框架“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大遗址”保护、历史反思、文化自觉等如今耳熟能详的口号满眼可见。而苏老的观点如今仍能让人过电:反对中华(中原)大一统迷信与马哲静态简化的社会历史规律,“华山玫瑰燕山龙”的红山-仰韶-河套河曲起源主根(尤为重视燕山长城地带),中原不是向外辐射的策源地而是四方汇聚的熔炉,文明起源的裂变、碰撞、重组观察,夏商周秦不同起源(古文化-古城-古国-方国-帝国;共识的“中国”-理想的中国-现实的中国),《史记》是世界史,“有教无类”中的种族平权,渔猎文化的跨边界性等。
总的来说,本作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并非苏秉琦先生的巅峰之作,却是最后之作,为一生功力所得——“满天星斗说”、“中国文明发源的六大区域”、“三部曲与三模式”以及“两个怪圈”——其中的“两个怪圈”应该是最能引起读者反思和认同的两个点,只要对这两个问题稍加审视,就会顿觉玄妙!另外在文明起源论上,“满天星斗说”不仅是依据各地陆续的考古发掘而得出的,在我看来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配合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蒙文通的“民族三集团”、徐旭生的“三大民族集团论”、梁思永的“后岗三叠层”等,即可透视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在国家形成论上,苏秉琦先生的“古国—方国—帝国”说、严文明的“古国—王国—帝国”说与李学勤国际通用的“聚落—郡邑—国家”说也可相参阅。学术观点众说纷纭,但若在分辨中不断思考,就能形成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