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绝望与希望之外的封面

绝望与希望之外

孙歌

出版时间

2020-05-31

ISBN

978710806718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一般认为,《野草》是最能透见作者“灵魂的真与深”、最能揭示鲁迅个人真实的生命状态的作品,孙歌将鲁迅和《野草》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借助竹内好与沟口雄三的独特思想路径,来重新解读鲁迅与传统的关系,五四落潮后鲁迅的孤独、战斗与坚守,以及鲁迅在“绝望与希望之外”追寻生命原点的深刻体验与人生思考。

通过逐一细读23篇文章,作者重新阐释了诸如“中间物”“明暗之间”“无物之阵”等《野草》中的核心观念,尤其对鲁迅的 “求真”意识和他的“反传统”思想做了独具匠心的体味。作者认为,鲁迅不是一般的“反传统”,而是“一直在传统中用断裂、决绝的方式继承一些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既要厘清“传统”的多面性和多义性,又要辨析传统在现代的分解和转化,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求真”就与明末的李卓吾一脉相承,实际上他是“进入传统的脉络有选择地进行继承”。

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台湾人间出版社,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三联书店,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三联书店,2018)等。

目录
序言 寻找鲁迅精神世界的入口 薛毅
第一讲 鲁迅的时代课题
一、重新思考“传统”的内涵
二、鲁迅的“现役”状态
三、“真伪之争”的意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鲁迅的《野草》看来还要再读不止一遍,孙歌还是高度依赖沟口雄三对李贽的解读的,只可惜沟口雄三作品集里我就这一本没买。感谢Marginnote 3,电子版阅读很畅快,摘记脑图更是方便。
这种程度,其实不太称得上是“细读”,没有什么错处,但是创见也较少,文字不算好,私以为,解读文学作品的文章,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可读性。
孙歌帮我厘清了我阅读鲁迅时的焦虑所在。我总是太期待获得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但鲁迅的思考实际上揉合了很多悖论,他为自己选择的状态是“彷徨于无地”,是“在无所选择中坚持”。而我依然困惑,鲁迅在彷徨于无地的状态中握住的实存是什么,“在无所选择中坚持”,坚持的对象和坚持的意义该怎么理解(可能因为是讲稿,我并没有被孙歌引申向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答案说服)。以及孙歌对鲁迅“温情”的解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并没有像我预设那样把爱当作终点,而是把永远战斗作为根本的生存状态,因此他不得不接受成为“过客”的命运,温情与战斗的悖论带来的“不得不”组合成他的“复仇”形态。在这样的解读当中,温情可以被视作鲁迅战斗与复仇的生长点之一,这给了我很重要的安慰。
-_-對野草的解讀一般,但与李卓吾對比分析正人君子的「作偽」部分有點意思。李卓吾曾經說:「市井小民,心想其事,口便言其事,此乃真有德之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的市井小民,他說我要去賺錢就去賺錢了,他不會心裡想著賺錢,嘴上說的是我要乾一個崇高的事情。但大部分的正人君子卻說一套做一套虛偽得很,作者認為這才是迅哥論戰的主要動機。比如,很多人只會説一些冠冕堂皇的正確口號,實際上做的卻未必是口號里主張的事情。迅哥鄙視這種行為,且不願與這些人為伍,哪怕被扣上「保守」「圓滑」。因為魯迅所執著的問題是「求真」。他一輩子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尋找正確的途徑,或者是正確的結論,而是求真辨偽,揭露偽善。
从直接的生命经验入手去解读《野草》中的思想部分,在鲁迅的感觉方式、杂糅的对立却统一的生命状态上去细读野草的文字,重点突出了鲁迅思想中对绝望、希望、战士、无物之地的战士姿态,更饱含一种蕴含于中国传统中的生命哲学。无论其“学术性”与“逻辑性”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这种解读方式无疑是进入每一个思想家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思想家的个人经验如果不面对历史,那么这层思想也失去了某些历史的厚度,而在历史中震荡的生命经验所传递出的思想也一定比纯粹的哲学分析更富于人性的感情深度。
有点意思。
李卓吾曾经说:“市井小民,心想其事,口便言其事,此乃真有德之人也。”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市井小民,他说我要去赚钱就去赚钱了,他不会心里想着赚钱,嘴上说的是我要干一个崇高的事情。鲁迅相当一部分的论战文字是面对这样的所谓正人君子之流。他说你必须把你心里想的事情说出来,否则我就要“揭露麒麟皮下的马脚”。鲁迅和一些左翼文学家的论战真正的动机也在于此,他在意的是,这些人嘴里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引领时代风气的正确口号,实际上做的却未必是口号里主张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被扣上“保守”“圆滑”这样的大帽子,鲁迅也不会与这种左翼文学家同道。
讲得太晦涩难懂
从思想史的角度对野草进行了细致解析,前置知识最好能对鲁迅生平有相对完整的了解。对超脱新旧的中间物、绝望与希望之外的生命能量的解读有值得借鉴参考之处,文学的作用是否在于记录时代、去伪存真,更多还是不要带着预设观点,多读几次原书吧。
主要是个讲义或者讲稿,亮点在薛毅在序言里都写出了。倒也没太“细读”,书名不太恰当。好的地方是对肉薄的看法,以及对颓败线的颤动的重视,其他则基本沿用从前的意思了。